教育

口述作文带来的改变

2024-10-28 09:31: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按照当天教学计划,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当我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我看到了学生们脸上露出的迷茫和困惑。

“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没有灵感。”一个学生率先打破了沉默。

“老师,长大的那一刻好难界定啊。”另一个学生也附和道。

“那我们换一种方式,今天我们来试试口述作文。”我提议道。

学生们面面相觑,对这种新鲜的作文方式充满了好奇,但又有些不确定。

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困难的经历。我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现在,轮到你们来讲自己的故事了。谁先来?”我微笑着鼓励道。

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人主动举手。我点了平时比较活跃的黄明。黄明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了几句,却没有说到重点,最后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没关系,大家再想一想,或许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比如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为父母做饭……”我启发道。

这时,一向文静的朱春丽举起了手。她声音轻柔地讲述了自己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奶奶的经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学会了耐心照顾奶奶,她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朱春丽的讲述虽然简单,但情感真挚。在她的带动下,陆续又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正当我觉得教学渐入佳境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学生开始互相模仿,讲述的故事大同小异,缺乏新意;而且,大家在讲述时,语言表达不够生动,逻辑也不够清晰。

我意识到,仅仅让学生讲述还不够,还需要给予更具体的指导。于是,我让学生们重新回顾朱春丽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中的优点,比如细节描写、情感的自然流露等。

“大家在讲述的时候,要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同时,注意故事的情节要有起伏,不要平铺直叙。”我强调道。

学生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讲述。这一次,明显有了进步。

但是又一个意外发生了。班上的调皮鬼左小刚站起来,讲述了一个他所谓的“长大”的故事,充满了夸张和虚构,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我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小刚,作文要基于真实的经历,这样才能打动人心。你再想一想,有没有真实的让你觉得自己长大的瞬间?”

左小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重新思考后,讲述了一个他帮助同学解决矛盾,从而懂得理解和包容的故事。

终于,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学生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口述作文。接下来,我让他们把自己讲述的内容整理成文字。

当我批改这次的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能够清晰地叙述故事,还能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使文章有了真情实感。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学生们对作文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再把作文当成一项任务,而是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我,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向抽象主题升华,润物无声地融入作文教学的技法和目标要求,和学生一起在写作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万州区清泉小学)

王小梅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5日 第06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