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学生即将重返校园 这些学校发出“开学复课小贴士”

2020-04-26 18:52:0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经历了最漫长的寒假,明天,重庆市小学4-6年级,初、高中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们将开学复课。重返阔别3个多月的校园,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近日,重庆市人民小学、人和街小学、重庆礼嘉中学等各学校纷纷发出“开学复课小贴士”,正式上课前,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好开学的准备功课!

人民小学:每人自备一个“防疫小包”

特殊时期的开学,要准备哪些物品呢?学校提醒同学们,每人要自备一个“防疫小包”,准备好儿童口罩、小瓶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物品,保证每天到校有 2—3 个口罩可用,并将备用口罩等物品放置书包内妥善保存。提前准备餐具、纸巾和包装袋,方便在校用餐后整理收纳餐具,带回家中清洗和消毒。

复学后,每天上学出门前,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体情况和测量体温。检查是否带好餐具、防疫备用物品和上课所需的书本、学具、作业等。提醒孩子不摘口罩,不聚集,与同学保持一米距离。

进校时,孩子需听从教师安排,依次间隔一米距离排队,并按规定路线经过检测仪检测体温方能入校。进校后保持安静有序、独自行走到教室。

人和街小学:戴好口罩间隔一米取餐

同学们入校要自戴口罩,间隔一米远,有序排队测体温。课间休息,不聚集,同学间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不串班、不疯跑、不大声喧哗;在教室或教室前后门之间的楼道休息玩耍。

有序就餐,餐前佩戴好口罩间隔一米,排队在教室内的盥洗间洗手、然后打饭,形成单循环线路。餐中,取下口罩,挂到课桌旁的挂钩上;吃饭不说话,不浪费粮食。餐后更换新口罩戴上,并正确丢弃换下的口罩;清理食物残渣,倒进教室的回收桶。

到功能室上课,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间前后间隔一米,单列行进,不交谈。

南坪实验小学:课间休息不近距离聊天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课间活动孩子们将在指定区域活动,不串班、不串楼层,各班级之间不接触,同学之间不扎堆、不近距离聊天,特别要避免肢体接触的打打闹闹。到教室外活动时,应与同学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疫情期间,室外体育课也会划分区域、分班错时进行授课。

疫情期间学校将实行分时段、分年级错峰放学,放学时,依旧戴好口罩,按照要求出校门,仍然保证前后间隔一米左右,从指定通道出校门。上、放学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学生不带智能手机到校

学生应尽量采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配戴口罩,并尽量记下车牌号。家长要督促孩子上学和放学路途严格遵循学校——家里两点一线,不在路途闲逛或逗留。同时提醒孩子进入校门后,先到各洗手点用肥皂洗手后方可到教室门口参加晨检。

防疫期间,学校将实行封闭管理,家长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做好错峰上学放学,不要太早或太晚送孩子到校,避免在校门口集聚(师生均要测量体温进校园)。

学校同时特别提醒,不支持学生带智能手机到校。五一长假期间建议家长不带孩子到市外旅游、走亲访友和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切实维护个人防疫安全。

重庆铁路中学:入校后禁止出校就餐 严禁串寝

进入教学楼时,注意保持间距,正确佩戴口罩,在各班前门体温检测点接受班主任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教室入座。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统一前门进出,严禁串门、串班走动。行课期间,所有师生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并按要求消毒。

学生就餐分批分时进行,进入食堂前,排队、洗手、测温。打好餐后,到指定位置坐好,不交谈,一刻钟快速用餐。就餐完,按规定路线迅速有序离开。所有学生入校后,中途禁止出校就餐、购买外卖、收取快递。急需购买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可以请学校志愿者代买。

学生进出宿舍楼必须佩戴好口罩,在门厅做好体温检测,保持间距,有序出入,严禁学生串寝,同宿舍减少交谈,相邻床位脚相对、头远离,保持宿舍开窗通风。全部学生归寝后,生活老师进行晚间测温点名。

重庆礼嘉中学:调整作息 制定学习计划

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一些同学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经被打乱,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大家在家的学习生活可能存在作息松散、随意的状态。因此,复学后,可能也会出现过渡期间的不适应,表现出学习上的焦虑、情绪上的烦躁、身体上的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

为此,在开学的这段时光里,同学们需要调整作息节律,按时起床、学习、运动、吃饭,让自己的身心适应规律的学习生活,尽快恢复到常规而紧凑的学校教学节奏中。如果担心不能马上适应校园生活,那就为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通过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防疫心态和行为不松懈: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各地还有不少境外输入性病例,所以还不能完全掉以轻心。戴口罩、勤洗手等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的行为,仍是很有必要。

(记者 秦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