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在渝本科高校专业“大调整” 透露出哪些人才培养新动向

2024-10-21 10:11:22  来源:华龙网

 “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停招了”“我们学校广播电视专业调整了,现在叫网络与新媒体”……今秋开学以来,在渝高校一批“上新”专业迎来首批新生,不少学生还发现学校部分专业也做了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专业调整将对学生和学校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变化

  近两年全市新增专业点95个

  撤销淘汰40个专业点

  “2023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深化专业交叉融合,将108个专业优化调整为88个。”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告诉记者,一年的时间,该校停招、撤销和整合了20个专业。

  据介绍,在重庆大学停招与撤销的专业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老牌”专业,新增设的专业则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

  不仅是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近5年来停招了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10个专业,撤销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13个专业,增设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生物育种科学、智慧农业等13个专业。

  从去年至今,重庆交通大学调整了11个专业。其中,停招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撤销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7个专业预计被改造和代换。

  据市教委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全市26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点95个,撤销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专业点40个,改造升级传统工科、文科、医科、农科专业300余个。

  特点

  “一校一案”“一校一表”

  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高校的专业调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科学的评估和部署的。”市教委高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我市出台《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锚定优化全市20%学科专业布点目标,以“一校一案”“一校一表”制定26所本科高校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

  “总体来看,在渝本科高校专业调整呈现三大特点。”该负责人介绍,一是加大急需紧缺专业设置力度,引导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做好专业增设,在新增的95个专业中,工科专业点有48个,占比50.5%,西南政法大学申报的“海外利益安全”成为全国24种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之一。

  二是促进传统专业迭代升级,推动校企共建专业点200余个,着力解决专业不优等问题。

  三是突出交叉性,围绕建设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高校,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促进知识重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

  “专业调整是一个动态性、持续性的过程。”该负责人表示,专业的调整将不断地做“加法”和“减法”,确保专业的“推陈出新”既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又契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对策

  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选专业不可盲目跟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专业调整,一些矛盾开始凸显。比如,有的高校仅将专业名称调整,实际专业内容不变,成了“新瓶装旧酒”;有的对自身学科建设能力重视不够,一哄而上开设“流行”专业;还有的盲目追求技术和产业热点,忽略对人才的综合培养等。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学生和学校该如何应对?“专业本身其实没有好和坏之分。”卢义玉建议,对于学生而言,专业选择不仅仅是学术道路的起点,更对其未来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选择专业时,学生除了考虑热度,更要关注自身的兴趣和长远目标,盲目跟风可能会导致未来职业发展的瓶颈。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实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改革、急需紧缺人才自主培养、特色优势专业集聚等四大行动,到2025年,优化调整全市20%学科专业布点,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有组织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急需紧缺专业,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同时,我市将建设一批契合重庆产业实际的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促进专业建设由“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转变,大力推动人才培养“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引导教师和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在真实场景中锻造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切实把应用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