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民心佳园小学,在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教室,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机器人搭建和编程。(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我市首个小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博雅小学建成投用。(资料图片)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御湖小学为孩子们打造了虚拟现实科技教室。(资料图片)通讯员 胡悦建 摄视觉重庆
树人景瑞小学的智慧课堂。(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你的分式乘方运算错了,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可以再看看老师的讲解视频。”8月15日一早,两江新区星辰中学七年级四班学生邱宁致打开平板电脑,屏幕里跳出了数学老师陈鸿嘉的作业批改意见和对应的微课视频。暑假以来,该校学生每天都和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
星辰中学是我市发展智慧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来自市教委数据显示: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全市7个区县、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互联网+教育”生态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朵云”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习文言文要知人、论世、解题、分析文段……”6月23日上午,遵义市桐梓县第一中学和重庆巴蜀中学的学生们在“云端”上了同一堂课。
课堂上,巴蜀中学教师赵萍萍通过线上直播,声情并茂地引导两地学生一起学习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
“学习这篇文章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请桐梓一中第三排第二位同学回答一下。”赵萍萍抛出一个问题。巴蜀中学这间教室屏幕的画面立马切换到桐梓一中,被点名的男生站起来回答了赵萍萍的提问,并当场得到了指点。
“通过‘巴蜀云校’,相距遥远的两所学校的老师们也可以一起备课上课,课后,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辅、完成同样的习题。”赵萍萍说。
“赵老师对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很到位,让我对知识点掌握得更牢。”课后,桐梓一中学生黄其艳说。“赵萍萍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让我备受启发。”桐梓一中语文教师高晓晓获益匪浅。
“巴蜀中学已与重庆、贵州、四川、海南、河南等10个省市的百余所中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超过1.4万名师生因此受益。”“巴蜀云校”校长张煜介绍,2020年,巴蜀中学搭建数字教育平台“巴蜀云校”,开放教育教学、教研、师培、科研等教育资源,远端教师还可以和巴蜀直播教师团队“一对一”线上互动商讨。此外,巴蜀中学还利用云校平台,定期邀请学科专家、教学名师等在线上开展学术讲座,携手远端教师共同成长。
不只是“巴蜀云校”。2019年,重庆八中智慧云校“双师课堂”运行。重庆八中学科教师对远端中学学生直播授课,吸引了来自4省市近72个县(区)的116所初中、105所高中加入。其中,奉节竹园中学、云阳南溪中学、涪陵十七中、合川大石中学等地的学生都能与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
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介绍,重庆八中还组建了教师“云端”共同体——教师成长学院,线上与共同体学校开展跨区域、跨学校、跨班级的联合教研,为共同体教师提供常态化、实践化、学术化的培训。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共享,有效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教育基础条件持续完善,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区县上联骨干节点带宽达10G;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全覆盖,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
此外,“渝教云”建设有序推进,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上线课程4000余门、同步课程资源600万余条,累计访问量突破5亿人次。
建设425所智慧校园 让学习更便捷、更高效、更个性化
教室里,学生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迅速地接收、生成学习资源,开展交互式学习;“智慧农场”里,温度、湿度等数据自动传输汇集到中控平台,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农场温湿度调节、自动灌溉……走进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一个“别有洞天”的未来学习天地展现在眼前。
在树人景瑞小学教师何保华的数学课上,生活中的停车情景被搬进了“了解坐标系”数学课堂。他用AR技术创建了一个三维停车场,学生则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在三维停车场中从“线—面—体”中寻找停车位,从而抽象出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空间模型。
在重庆七中的物理、化学智慧实验室里,每个实验桌上都安装有一个智慧屏和3个具有AI视频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学生做实验前,可观看实验规范视频;动手做实验时,AI系统将自动识别实验动作和视频动作是否一致,确保学生实验操作准确。
重庆二十九中则联合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建成了校园众创空间——“蚂蚁梦工场”。在创客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拓展,还能自由分享观点、挑战课题、组织路演、参加比赛,储备未来学习潜能。
“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服务等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规划实施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计划,全市7个区县、425所学校加入创建行列。不仅如此,两江新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璧山区进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名单。
为学生成长“画像” 智慧校园不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相加
“我找到心仪的工作啦!”6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李航收到了神州数码(北京)有限公司的录取通知。
“这一切,多亏了学校与泰克教育集团共同开发的产教融合云平台。”李航说,神州数码的HR在该平台上看到他三年的学习记录和他考取的认证证书,就主动联系,向他抛出“橄榄枝”。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应用系主任林勇介绍,学校管理、教学、生活与服务等领域的数据实现了互通,每位新生入学后,学院都会为他们在平台上建立账户,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学生可自主学习平台上与专业相关的17个方向的拓展课程。
学生学习的同时,平台实时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结合学生相关信息,定期生成学生“能力画像”,入驻平台的4000多家企业可在平台上查看学生“成长画像”,寻找合适的岗位人选。
在这个平台帮助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95%,并涌现出一大批就业于国内外龙头企业,高技术领域的毕业生。
在重庆邮电大学的智慧教室,摄像头会采集课堂教学视频,并对课堂教学场景进行识别、统计、分析,建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学生期末成绩”三者之间的关联模型,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诊断,生成分析数据,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务督导等提供依据。比如,在课堂中走神或者打瞌睡的学生比例较大,那么系统就会提醒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
“智慧校园不仅是建设高大上的硬件,也不仅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深度融合,为学生学习赋能,让学习更便捷、更高效、更具个性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智慧教育融合应用成效明显,全市建成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近500万个,入选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专项培训基地学校3所,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3个、优秀学校32所。
各学段全过程和全要素评价 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统一
“未来,重庆将从5个方面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市将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升计划: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2个、市级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县15个,建成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50所、市级“名校网络课堂”建设示范学校200所。
“首先,我们将加强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该负责人称,依托重庆教育宽带网、区县教育城域网和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等网络基础条件,我市将构建重庆教育专网,全面融入国家教育专网,实现“渝教云”数据中心、区县教育城域网和高校骨干节点等设施的高速互联。
其次,我市将着力构建重庆智慧教育大平台,强化平台在资源共享、学习支持、监测评价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为全市适龄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推动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此外,我市还将强化数字资源建设,推动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学校线上一流课程和网络思政课程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深入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计划;推进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智能实验室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创新融合应用体系,推行“云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新形态;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按需常态化应用,实施市级“名校网络课堂”示范学校创建计划,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一区两群”教育协调发展。
“智慧教育将促进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多元化、过程化大数据分析,实现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结合,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