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巴渝良种系列报道⑥|“金菜籽”变身记

2024-09-29 09:21:5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李文萍

编者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科技性产业。要想端牢中国饭碗,既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也要实现种业自主创新,种源自主可控。在重庆,通过一代又一代科研人辛勤培育,勤勉研发,坚韧不拔地扎根土地,种业创新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和阶段性的进展。城乡统筹发展网特别策划“巴渝良种”系列报道,走进育种科研人的世界,讲述他们科技创新的故事,记录重庆种业创新的斐然成果。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李文萍

在西南大学隆平楼油菜生物研究室的展示墙上,记者看到不同品种的菜籽以及由菜籽压榨而成的各种菜籽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C”位的黑色菜籽油和黄色菜籽油。

黑色菜籽油多为传统菜籽油,炒菜油烟重,口感差。而黄色菜籽油则色泽黄亮、油香浓郁、营养成分丰富。

▲ 西南大学隆平楼油菜生物研究室展示墙上陈列着各种油菜种子和压榨的油

这场从黑到黄的“变身”,浓缩了科技工作者西南大学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油菜生物学创新团队几代人的接续探索,心力付出。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团队开始研究油菜,培育出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系列,黄籽高油酸品种“康油”系列,成功解决了甘蓝型黄籽油菜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

解决两大世界难题

奠定国际领先地位

油菜是生产菜籽油的原料作物,分为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三种。其中,甘蓝型油菜由白菜和甘蓝杂交进化而来,上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栽培。跟前两者比起来,甘蓝型油菜菜籽含油量更高,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作物。

传统甘蓝型油菜都是黑籽,榨出的油呈黑色,营养和口感不好,且饼粕商品性不佳。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金黄透亮的菜籽油通常都经过了进一步加工提纯。

如何榨出纯天然金黄透亮的菜籽油?答案在“黄籽油菜”。

黄籽油菜能直接榨出金黄透亮的菜籽油,省去了后期加工提纯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因采购价较高,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因此,上世纪90年代,黄籽油菜成为育种界的热门研究方向。

但甘蓝型油菜中并没有天然的黄籽资源,这大大增加了育种的难度。

1994年,团队在校内发现了结有黄色种子的观赏型羽衣甘蓝,通过将其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在国内外率先获得了携带黄籽基因的甘蓝型油菜。但此时产生的材料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黄籽的粒色不稳定,二是携带较多羽衣甘蓝亲本的劣势基因,产量不高。

对此,团队自创了3种粒色量化方法,并不断进行品种“提纯”,最终形成了粒色稳定的油菜材料,同时通过杂交,使之具有高产、高油、广适、多抗等性状,成功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

“所有育种的目标都是为了高产和优质,解决民生问题。”团队核心人物李加纳表示,黄籽菜籽榨出的油清澈透亮,无化学加工,而压榨过后产生的饼粕富含高蛋白,解决了畜禽领域的饲料难题。

▲ 油菜

30多年来,团队聚焦“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科研方向,不断攻关。先后育成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号等,其中渝黄4号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主导油菜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渝黄”系列成为国内外首次培育且大面积产业化推广的黄籽油菜品种,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带给农民和加工企业收益100亿元。该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航天诱变创制材料

高油酸育种走在前列

橄榄油由鲜果冷榨而成,不经化学处理,保存了天然营养成分,相比其他大宗食用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较高,减少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成为人们喜爱的健康油品。

事实上,团队培育出的高油酸油菜油酸含量与橄榄油相似,具有饱和脂肪酸更低、富含多种必须脂肪酸的特点,其脂肪酸组成品质超过橄榄油,再次走在高油酸油菜育种的前列。

高油酸油菜培育的难点在于科研人员在传统的油菜种质资源库中,并未发现高油酸种质资源。为此,各科研团队都在通过人工诱变、基因干扰、基因编辑等传统或现代生物技术来创建油菜高油酸资源。

2007年,团队通过航天育种的方式,搭载航天器将油菜种子送到太空,在其后代中发现了高油酸突变材料。目前团队保存油菜种质资源10000多份,其中高油酸资源材料1000多份。

团队通过杂交育种手段,成功将高油酸性状的基因导入甘蓝型黄籽油菜中,育成国际领先的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自2014年起,康油1号、康油2号、康油3号、康油4号等“康油”系列逐步培育出来。其中,“康油3号”品种含油量45.32%,油酸含量78.68%,因该品种创新性和高效益特性,以特专型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

▲ 康油3号

“我们通过杂交的方式,把更多的优良性状聚合进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曲存民表示,团队一直在聚合更优质的品种性状,比如抗病性的提升、含油量的提升、高油酸的提升,使得生产的菜籽油一代比一代品质更优、更营养、更健康。“最开始我们很关注油酸含量,现在出油率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康油”系列在重庆、四川等多地进行推广种植,累积推广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康油”系列压榨的黄籽高油酸菜籽油高端植物油品牌,带动农民和加工企业增收收益5000万元以上。

结合传统与现代生物育种

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团队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相结合,除了杂交选育,也会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辅助育种,以及采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室内快速繁殖技术等。”曲存民介绍,团队积极推进传统种业和生物育种融合赋能,加快育种的效率,提升油菜品种的质量。

▲ 西南大学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油菜生物学创新团队

种皮色泽稳定遗传是黄籽油菜育种的重点,但一直以来,人们没有真正找到黄籽稳定遗传的“基因密码”。

2023年,团队通过甘蓝型油菜黄籽GH06和黑籽中油821高质量基因组的组装,围绕控制种皮色泽主效QTL区间,成功克隆了一个控制油菜种皮色泽的重要基因,同时对不同环境下种子(种胚和种皮)色素组分进行QTL定位分析和候选基因的鉴定,找到了油菜粒色形成的分子机制。

“黄籽遗传很复杂,不受单个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很大。”曲存民表示,这个研究从基因角度找到了黄籽油菜种皮色泽的遗传机理,为精准育种、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团队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不断突破。早在2022年,团队对全世界588份有代表性油菜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成功研发全球首张油菜液相育种芯片,相当于打造了油菜品种的“DNA身份证”,为资源鉴定、全基因组关联、遗传分析等提供了基因组学资源。

“团队分不同的研究方向,有研究品质的,有研究产量的,有研究含油量的,有研究抗病的,每个方向下面还有一支强大的团队。”曲存民表示,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结构的人们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围绕提升油菜产量、菜籽油品质这个核心目标,开展育种创新攻关。

正是在“协同攻关,持续创新”的理念下,团队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等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出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是科技部“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解析及应用创新团队”和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