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记者 曾思洁 李朋
秀水青山,繁花似锦。绿绕村庄,水满陂塘。远远围墙,隐隐草堂。
人们总说,宁静与繁华无法兼得,乡村与现代化也难以接轨。然而在放牛村,城乡融合与现代化建设比翼双飞,既具备乡村的宁静,又有现代化的繁华。
闻名不如一见。驱车沿氤氲着雾气的山路而上,两旁的树叶捧着露珠,羞答答地垂下,清新悦耳的鸟叫声迎面传来,仿佛被朝露洗濯过一般纯净悠扬。
南山,对于重庆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放牛村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南山街道放牛村庭院一角
“荒山”之变 村景如画
放牛村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95年,21岁的唐红东刚从青岛北海舰队退伍回到家乡。彼时的放牛村和许多传统乡村一样“一贫如洗”,杂草牛粪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污水横流,残垣断壁常年不清……
“现在放牛村已经是南岸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不仅村里的人住得安逸,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上山来住。”放牛村党支委委员唐红东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放牛村人,亲眼见证了放牛村从一个“荒山坡”向“村景如画”的改变。
南山街道放牛村乡村振兴示范片风貌改造前
南山街道放牛村乡村振兴示范片风貌改造后
放牛村的变迁,绝非一朝一夕。一个村的改变,不知有多少人付诸心血。
“有一年夏天雨水特别多,外面在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雨水和污水混着到处淌,根本不敢换干净衣服鞋子出门。”62岁的赵老爷子对当时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解决污水排放的难题,南山街道整合190万元资金,建设放牛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为村里新建污水管网1500米,改建雨水沟渠60米,新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和生态湿地,采用厌氧加微动力埋地式污水处理技术,并人工湿地处理,达到污水处理能力100立方米/天,处理范围同时涵盖村民共约450人。
在放牛村的幸福广场上,记者巧遇南岸区供销社的志愿者,带队的南岸区供销社主任江群告诉记者,她们每周四到放牛村组织一次义务劳动,办公室里20几个人全体出动,帮助村里清扫街道,也带动村民自发清理自家门前屋后,让村里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南岸区供销社志愿者
当下,放牛村还是那个放牛村,乡村环境却今非昔比。要说这里是远离城市的乡村,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宽敞规整的乡村道路,两侧已披上一层新绿,小洋房外围着白色院墙,院里的三角梅探出枝头,打望着来往的过客。
乡村“淘金” 客似云来
“1995年的时候,村里的人均收入也就五六百块,因为穷,村里偷盗事件频发,到了晚上没人敢出门。”唐红东说。
那个时候谁也没想到,如今的放牛村,会成为城里人“挤破头”也想来“淘金”的风水宝地。
放牛村位于南山后山,土地多为坡地,人均耕地不足0.5亩,土地产出率低。耕地如此不足的情况之下,如何才能促进村民增收?是南岸区各级领导思考的大事。
2011年,依托南山多年的桃花种植传统,放牛村村委会牵头启动了南山桃花园项目。
南山桃花园
2013年,园区仅是一个140亩的单一桃花种植园,当年春季正式开园后,仅30天就吸引4万余人入园赏花,门票收入20万元(不包括免票入园游客)。“前有铜锣峡,后倚长江,交通便利”,南山街道敏锐捕捉到了放牛村发展都市休闲旅游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乘势而为,决定将南山桃花园进一步做大做强,建设以桃花为主的,适应大众娱乐需求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与南山精品型植物园差异化发展。
在南岸区农业农村委、南山街道的引导下,桃花园首先确定了“依山势定区域,依资金定规模,依特色定生产”的项目规划原则,扩大园区面积700亩(包括流转村民的土地100亩,开发集体荒地600亩),便于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并将园区规划为四大区域,分别为桃花区、映山红区、玉兰区和娱乐区,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花赏。在项目投资上,街道严格执行分批次投入,严格控制投资成本,确保投入与收入相匹配,稳扎稳打,注重实效。在项目建设上,积极发挥花木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街道全过程监督,村民代表参与管理,确保项目实施高效率、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