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专业探索|“神秘”的密码学到底学些什么?

2024-07-09 10:03: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起密码,仿佛“高深”“神秘”是它的代名词。谍战剧里,它曾是地下工作者传递绝密情报使用的工具。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密码已成为身份认证、电子支付和安全计算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保护“第五疆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开设的《现代密码学》课程由我国密码学“一肖二王”(肖国镇、王育民、王新梅)开创,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一流专业的核心课程。

  “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将密码学经典内容和前沿技术、先进教学方法理念紧密结合,培养出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是课程改革中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西电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现代密码学》课程团队负责人陈晓峰告诉记者。

  作为交叉性学科,密码学与数学、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团队教师王剑锋看来,“密码学更多需要的是‘奇才’‘怪才’——那些头脑很灵活的学生,与普通人的思维差异较大,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好培养这类人才。”

  如何在课堂上进一步发掘、培养密码学“奇才”?“以最新成果引领课堂教学,打通课堂内容与前沿进展的鸿沟”成为课程团队教师深入研讨后给出的答案。

  课程团队吸收国内外优质学习资源,建立起不断更新的线上学习资源库。这样,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基础知识章节,线下教学则重点用于讲授课程重点、难点章节。

  课堂上,老师们结合具体情境,精准设计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唤起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将不同知识点串联成逻辑清晰、严谨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密码技术背后的逻辑内核,从而解决相关难题。

  “从二战时期的中途岛之战,美国破译日本情报扭转战局,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情报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在介绍密码学基础知识时,陈晓峰从历史案例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密码学在人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启发学子深刻理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一核心要义。

  “密码人才必须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他表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帮助他们把个人发展的实际困惑与行业前沿衔接,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之志。

  在学院编写的《现代密码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中,价值塑造被融入知识培养和能力塑造中,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被概括为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科学之美等8个维度,并从学校“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的红色密码学发展史和国际国内网络安全事例出发,阐释其中蕴含的思政要义,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大量案例参考。

  “之前很多学生都听说密码学难学,但学习过程中才发现其实很有意思。”陈晓峰介绍,因为密码学也有很多故事可讲——比如,古罗马的凯撒时代是如何传递情报的?肖国镇教授是如何提出肖-Massey定理的?听到这些故事,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我们要做的,还是尽可能把这门课变得有趣”。

  课程团队还邀请了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报告,让学生们“面对面”感受密码学前辈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和开创精神。

  为持续提升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教师团队常态化开展竞赛宣讲,以赛促学、以赛代练,通过赛前集训、赛后复盘、资源整理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据团队教师傅晓彤介绍,学院经常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竞赛,“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以密码知识为基础,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样的挑战对学生们会有很大的提升”。

  2023年,由教师张宁指导的本科生王栗政的相关密码学科研作品在第七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中斩获一等奖。“是参加竞赛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学习应用密码学的乐趣。”王栗政对比赛记忆犹新——参赛期间,张老师每周都会和学生们交流作品进度,提供指导、解答疑问。“备赛最后几天,我们甚至有时会在凌晨4点请教老师问题,老师看到后也是第一时间回复我们。”

  过去5年中,在课程团队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先后在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全国密码数学挑战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重大赛事中收获硕果,多次实现在全国大赛中最高奖项的突破。

  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举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课堂到课率和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率显著增加,越来越多学生打下了热爱密码事业、不求短期回报的基础。(蒙少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