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 高校招办教师现场解惑

2024-06-25 09:25:5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市第二十届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举行

6月24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学生家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展台咨询志愿填报事宜。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6月24日,为期两天的2024年重庆市第二十届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300余所省市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的招办老师,面对面与考生、家长交流。记者在现场发现,入校后能不能转专业成为学生家长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此,招生专家也提出建议,在志愿填报时,选好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

高校

争抢高分考生“放大招”

特色班院士当班主任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志愿填报会,吸引了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武大、川大、重大等80余所985、211、“双一流”高校到场,争抢优质生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人工智能班等5个院士特色班,均设立在该校2022年6月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由7位两院院士担任班主任,注重“兴趣+个性化培养”,涉及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这几个院士特色班主要瞄准重庆全市前400名考生,只要被录取了就具备了保研的资格。”该校工作人员介绍。

复旦大学为了给考生更多专业选择空间,今年招生也增加了数个拔尖试验班,如光子计划院士班、望道新闻卓越班、经济学类拔尖班、涉外法治拔尖人才班等。

重庆大学今年新设工科试验班(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次面向高考招生(简称“卓越计划大类”)。卓越计划大类实行“项目制教学+校企协作+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围绕学校6个特色专业设6个卓越班。学生录取到卓越计划大类后,获得卓越班选拔资格,也可以直接在该校所有普通类四年制理工科专业中任选专业。

考生和家长

最关心能不能转专业

其次为是否好就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广大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进入学校以后能不能转专业。对此,各个高校政策不一。

“我们每个学年转专业的比例大概超60%。”湖南大学负责招生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校转专业的要求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满足学分和绩点要求、通过审核和面试等环节。

复旦大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介绍,除招生时有明确限制外,学生均可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平均绩点等符合要求,可获得进入其他专业学习的机会。今年春季,该校有超过62%提出申请的同学成功转专业。

我市渝西地区一所本科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我市的大部分一般本科院校,转专业目前还未实现完全的“自由”。他解释,一般本科院校招生人数都在5000—8000之间,数量庞大,师资力量不足,且转专业后容易影响各学院原本的招生计划,因此,每年的转专业成功比例不到30%。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招生专家

不要追求一分都不浪费

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随着高考分数放榜,考生进入志愿填报流程。那么,在志愿填报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填报技巧?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校招生专委会秘书长姚连兵称,分数是对应专业,而不是对应学校,读大学等于选专业,也等于为未来作了一个提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去追求一分都不浪费。

重庆文理学院招生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建议,分数在中等水平的考生,在填96个平行志愿时,要以自己分数为中心,向上向下依次扩展,呈阶梯状排列,向上为冲,向下为保,中间为稳,“首选的是专业,其次再选学校。”

针对很多分数只能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部分民办高校的好专业也是值得考虑的选项。在他看来,民办高校的一些王牌专业和独一无二的专业,以优质就业为导向,在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就业前景看好。

新闻链接>>>

在渝高校今年新增多个专业

6月24日,记者从2024年重庆市第二十届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上了解到,今年,在渝高校新增了多个专业,供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更多选择。

西南大学今年新增5个专业,分别为智慧农业、量子信息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兽医、公共卫生和土地科学与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新增了海外利益安全专业,这个专业是基于国家战略的需求,主要是培养涉外法制的综合性人才。

四川美术学院面向普通高考考生新开三个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艺术史论和美术学,历史类和物理类考生均可报考。

重庆文理学院新增智能智慧农业、智能车辆工程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计划共计120名。(李志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