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指导单位。本届论坛主题为“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旨在交流全国中小学教育高水平育人的战略与经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项贤明教授主持。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和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程培衡致欢迎辞。
“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在给会议的寄语中表示,“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是个宏大的愿望,需要破除对“学习”的狭隘理解。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就会成为学生青春远航的动力,奋发向上的能量。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因材施教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宝贵经验。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但是,持续推进因材施教尚需在个性化教学方式探索和学习成效评价、试点经验、总结和交流推广、质量评估机制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深化探索。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明远在发言中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人才,要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因材施教。信息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技术和人文、现代技术和传统教育、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张力做了题为《面向2035年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张力对面向2035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要点进行了分享。国家督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云泉做题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中,陆云泉介绍了北京一零一中多年来不断建设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探索面向未来的生态教育体系的相关实践。
该环节中,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唐江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杨振峰等分别进行报告。
24日下午,论坛分为中学组和小学组分别进行。在中学分论坛上,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熊永昌做题为《融合共振 责任担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围绕主题,论坛还在北京一零一中安排了语文、历史各2节研究课,分别由四位教师执教。
24日下午,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小学实践”小学组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致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通过视频发来贺辞。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颍惠,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王亚章以及北京教科院张立军、张丹、王晓东、耿鑫等多位学科教研专家参会。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做《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小学实践》主题报告。报告中,她回顾了学校进行创新素养研究的近20年历程。北大附小多位老师也分别进行了现场授课,多位专家进行了点评。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进行会议总结。她对北大附小能够继续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主题中进行深入探索表达了期望,希望北大附小和同行们都能“且思考、且研究、且实践”。
25日上午,论坛分为中学组、小学组、教师发展组、教育行政组同时进行了主旨演讲。下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主持对话环节。国家督学,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李有毅;国家督学、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景小霞等嘉宾围绕“中小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当中到底承担什么责任”“对高水平因材施教到底如何理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大家的经验、策略和智慧的分享”等话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