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丰都县凤琪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国福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陶险峰 黄忠兰
夏日的阳光给兴龙镇黎明村披上了一层金红的外衣,60余亩的山塘水面泛着金光,呈现出浪漫的红色。鱼塘边清澈的小溪哗啦啦流过,塘畔是一棵棵被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的李树,走在两旁开满野花、碎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呼吸着湿润而清新的空气,这一切让人有一种恍若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兴隆镇黎明村地处丰都县北部,境内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繁衍、生存、栖息的理想区域。几年前,因年轻劳动力流失,该村的山地大多数撂荒,长满杂草和灌木丛。黎明村2组山下有一处山塘,也因无人管理,常年成为闲置的“废塘”。2015年,商人黄国福偶然来到黎明村,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于是将100多亩的荒山、山塘流转过来,因地制宜在荒山上种植果树、蔬菜,利用闲置山塘进行流水鱼的养殖,着力打造集垂钓、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把“山水文章”做得有声有色。几年下来,曾经的荒山已成为了“花果山”,曾经的废塘已变为“金水塘”,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幸福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 黄国福在巡塘
山塘科学养鱼,为小山沟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丰都县兴龙镇黎明村2组有一处山塘,规模并不小,足足有60余亩,据了解,该处山塘并没有具体的名字,村里人都直接称之为“堰塘”,这个堰塘在两座山的中间,旁边就有山泉水流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个水塘的水草植物异常丰富,雨水直接通过山涧汇聚于此,常年不会干涸。
记者看到,这个“堰塘”整体呈S形,两边全是植被,附近只有零散的几户村民居住在此,俨然一副“天然的养殖基地”。据了解,早年有村民放养了一些鱼类在里面,但由于数量小,品种少,又缺乏科学管理,逐渐成为了村里不起眼的一个“废塘”,只有一些鸭、鹅等家禽在水里嬉戏。
2015年4月,兴隆镇先锋村搞乡村婚庆和文艺演出的黄国福发现了这一潜在的致富机会,他多方找人了解咨询堰塘有关情况,并邀请专家到现场实地检测堰塘的水质,通过采样比对后发现,水质非常适合养殖淡水鱼类。黄国福当机立断,将山塘流转过来,并进行了重新修整治理,随后在专家的建议下,结合对后期市场收益的考量,购进了5万余元的鱼苗,鱼苗品种以草鱼、花白鲢鱼、鲫鱼、鲤鱼为主。
“这些鱼类品种之间是怎样的一个比例?有什么依据?”记者问道。
“按照专家的建议,山塘以草鱼这种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种搭配比例:草鱼 60%、鲢鳙30%、鲫鱼鲤鱼及其他鱼10%。”黄国福介绍,用草料(和部分鱼饲料)喂养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鱼、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鱼、鲫鱼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减少有机物的残留,降低了水质污染。经过鲢鱼、鲤鱼、鲫鱼的共同作用,既净化了水域环境,又促进了主养品种草鱼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几率,达到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鱼苗放下去了,如何投料,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调节水质……对于从未养过鱼的黄国福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黄国福积极参加丰都县农广校、重庆市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水产养殖)培训班,前往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取经,直到掌握了技术才离开。
如今的黄国福谈起养鱼技术,头头是道。
“好水才能养出好鱼,要想养出好鱼,首先就得把水调好。”黄国福强调,每年生产前,他都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每15~20天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清理养殖场周围环境,不留卫生死角,避免外源污染和人为污染破坏水库养殖场。此外,黄国福科学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环境,鱼类发病率明显降低。
在饲料使用上,黄国福强调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能经得起检验的,有保障的饲料,绝不选择杂牌劣质饲料。投喂饵料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重中间”,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7—9月,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豆饼豆粕类饵料为主;7—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豆饼豆粕类料。同时按“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情况)方法进行投饵。此外,积极防病,掌握以防为主的原则,对症下药。
黄国福在养鱼中大胆采用新技术,在鱼塘边安装了自动投料机、捕鱼网,鱼塘里安装了增氧机,大大降低了养鱼的人工成本,增加了效益。
由于流水养殖,生态环保,山塘产出的鱼无淤泥味,无污染,肉质鲜嫩可口,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年产量30~40吨,纯收入20万元左右。“鱼养得好,生意就好,自然有钱赚。”黄国福笑着说。
▲ 丰都县农广校工作人员在基地调研
果树下套种榨菜,每亩增收1000元
黄国福流水养殖的生态鱼名声日渐大了,时有人慕名前来钓鱼。黄国福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乡村道路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黎明村毗邻垫江、涪陵,区位优势明显,人流量较大,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打造一个以休闲垂钓、观光、采摘、娱乐为一体的示范农业园应该大有前景。
细心的黄国福发现山塘旁边是连片坡地,因年轻劳动力流失,成为了撂荒地,长满杂草和灌木丛。于是黄国福与当地村民达成协议,将山塘周围的50多亩荒地流转过来,种上了柑橘、李子、葡萄、樱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果树幼龄期没有收入,为此黄国福将在丰都县农广校培训期间学习的柑橘树下套种榨菜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每亩地套种6000株榨菜。
“由于果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了弥补果树挂果前的空档期,在幼龄果树下套种榨菜,让土地不歇空,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黄国福介绍说。果园易生长杂草,疯长的杂草对果树生长及挂果影响较大,而且不利于果树的管护,若在果园内套种榨菜等农作物,就减少了杂草生存的空间,杂草就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此外,榨菜收获后剩余的茎叶可返回果园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促进果树生长。
这种模式为黄国福每亩山地带来了1000多元的收入,成效显著。很快,有丰都其他乡镇的村民前来取经,该模式在周边逐渐推广开来,黄国福因此被评丰都县2021年致富带头人。
如今黄国福的基地逐渐完善成形,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无公害瓜果,垂钓生态流水鱼,游客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吃得放心。
2021年,在兴龙镇党委镇府及黎明村的支持下,黄国福牵头组建丰都县凤琪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村民提供优质鱼苗发售,水产养殖技术传授及榨菜收购等服务,合作社吸纳了20多位包括曾经的贫困户在内的留守村民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增加了收入。
塘里养鱼,山上种果树,树下套种蔬菜,生产、生态、景观紧密结合,昔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小山沟变成了今日生机勃勃、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这也是丰都县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黄国福表示,接下来会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立户外垂钓区、鲜花长廊、水果采摘步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基地打造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农家科技》(202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