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藕鱼立体种养的共富新经——访丰都县锋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丹

2022-08-16 09:40:3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特约通讯员 陶险峰 余淑英 记者 刘早生 李朋)盛夏的丰都骄阳似火。在保合镇文家边村莲藕种植基地,只见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一眼望去,盛开的荷叶将几十亩水田连成了一片绿海。在浓浓绿意间,各色荷花开得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吐露芬芳,满目的美景给燥热的乡间增添了别样的夏日色彩,勾勒出一幅夏日美妙画卷……

“近期天气好,莲藕长势很好,预计产量也会不错。”被太阳晒得有些黑的莲藕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丹介绍,莲藕的生长期短,早熟的从种下到上市只需要120天左右。

投身于莲藕种植近10年,李丹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种养模式,使文家边村成为了丰都远近闻名的莲藕种植基地,因为出产的莲藕个头大、肉质嫩、口感好,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重庆其他区县及四川等地。按每亩产量1500千克、每千克批发价5元计算,亩产值可达七八千元,效益可观。在李丹的示范引领下,周边种植莲藕的农户越来越多,在文家边村及周边已形成一个拥有500多亩水田的莲藕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给种植农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强有力的骨干产业。

李丹在莲藕种植基地

瞄准形势种植莲藕

十几年前,文家边村还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的穷山村,在李丹带头栽种莲藕实施荷塘综合种养后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丹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大多数草根创业者一样,出生在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种的是苞谷、洋芋等一些只够饱腹的传统作物,劳累一辈子,却没能换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丹16岁那年选择了外出打工。“深圳、新疆我都待过,电工、五金厂技工我也都做过。”李丹坦言,“在外务工虽然赚的钱比种地要多一点,但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让人看不到希望,生活一直处于漂泊的状态,勉强凑合。”

25岁那年,李丹回家探亲,看到村里荒芜的土地很多,水田里的杂草有两米多高,地里也长满大大小小的杂树,这让李丹联想到小时候父辈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那年月,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就是命根子,如今看到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实在是太可惜了。“也许是因为血液里流淌的那股农民儿子的劲,驱使着自己想要做点什么,不能让农田就那样白白地荒芜下去。”李丹告诉记者,自己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并开始了市场考察。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走访后,李丹了解到,丰都县莲藕需求量大,但本地种植面积小,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多数年份销售顺畅,而且卖价较高,一般每千克售价在4~8元,紧俏时每千克甚至能卖到10元以上,远高于一些莲藕主产区。由于产量高、销路好、售价高,丰都县莲藕种植户亩产值能达到4000~5000元,最高的甚至能超过10000元,这在平原湖区根本无法想象。文家边村境内生态环境优良,用水便利且没有污染,加之水田成片,很适合规模化种植莲藕,便于管理,可大大降低成本。

丰都县农广校工作人员在基地调研

2013年,李丹自筹资金种植了近30亩莲藕。“刚开始对莲藕种植一窍不通,只是一头扎下去,该撒什么肥、发病用什么药,这些都不懂,没有技术,也没有销路。”李丹坦言。由于没有经验,李丹种植莲藕的头几年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种植莲藕的第一年,选种失败,种出来的莲藕产量低,品相也不好,也没什么销路,只能1元钱每千克贱卖;第二年更换了品种,然而在莲藕生长期遭受旱灾,导致莲藕大面积减产;第三年又遇病害,成品藕的身上竟然长出了黑斑,导致藕品质下降,卖不上好价钱,年底一盘算,收支两清,一年白干了。三年就亏了近30万元。种植莲藕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他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有些后悔并萌生退意。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丰都县农广校了解到他的情况,邀请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联系农技员到基地,帮助他解决困难,给他送上了莲藕种植技术和学习资料,并给他介绍了其他地区种植莲藕的好经验。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服输的李丹总结了经验,在逐渐掌握种藕技术后,2017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60亩。“从选种、定植、施肥到采挖,我都亲力亲为。困难时的坚持,也许就是成功的开始。”李丹微笑着告诉记者。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科学化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挖藕,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丹种出的莲藕硕大饱满,卖相极好,加上价钱实惠,找他订购莲藕的客商络绎不绝,短短几个月就让李丹收入了50万元,李丹成了文家边村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

“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这10个年头的创业靠的就是这份坚持和执着。”李丹笑着说。

莲藕基地

套养结合实现增收

为了防止水质变坏,藕长黑斑,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到了冬天,在藕田收获完之后把水完全放干,晾到第二年4月份种藕之前对藕田进行整体消毒。

李丹却认为这种方法不经济,因为既要干塘,又要消毒,消毒措施会把头一年的藕种完全杀死,重新种藕的成本每亩高达1000多元,而且收获期也得推迟一个月,导致新藕上市晚,卖不上好价钱,种植效益将大打折扣。

如何既能保留来年的藕种,又能把水质净化了?李丹开始琢磨了起来。李丹想到在藕田中养殖一些水产品来净化水质,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另辟一条生财之道。

李丹开始试验,他最先选择的是在藕田中养白鲢,因为白鲢是净水鱼,爱吃浮游生物,能净化水质,但是实际放养后,李丹发现所起作用不大。鱼放到藕塘里,莲叶长起来,把藕塘都遮盖住了,氧气也不足;加上莲秆有刺,若放养密度大,容易损伤鱼鳞,致使鱼感染疾病,这样一亩地放不了几条鱼,

李丹在做实验的一亩藕塘里,放了二三十条白鲢,这样的数量太少,净化水质的效果不明显;放多了也不行,鱼很容易缺氧死亡。白鲢不耐低氧,李丹就尝试放泥鳅、黄鳝。泥鳅、黄鳝能耐低氧,一亩一下子倒进10万条,既不会缺氧,还能很好地净化水质,因为泥鳅是杂食性动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腐烂藕根等它都能吃。

“莲叶能给泥鳅遮阳,泥鳅并不影响莲藕生长。每亩藕田每年产藕1500千克左右、产泥鳅50千克以上。”李丹说,泥鳅生命力强,养殖成本低,批发价每千克二三十元,供不应求,每亩藕田每年能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通过套养泰国金鳅、台湾大鳅等优质泥鳅品种,也避免了莲藕单一种植带来的生产风险。

李丹还通过引种鄂莲5号、6号及珍珠藕等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做好早、中、晚熟不同品种搭配,再辅以相应的栽培技术,使莲藕上市时间尽量延长,努力做到按需均衡供应,避免集中上市而导致滞销现象发生,同时将大路莲藕上市时间和平原湖区莲藕大量上市时间错开,通过打时间差占领市场、提高效益。

“现在做农业和过去不同了,一定得跟上形势,相信科学。”李丹说,几年前,自己还是农业“门外汉”,对种植、养殖并不太懂。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加上专家的指点,他避开了很多误区,也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越来越感受到了农业技术的魅力。

树立品牌合作意识,走出共富路径

李丹种莲藕再生态套养泥鳅的成功,不仅给他的创业梦想插上了起飞的翅膀,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套养模式的可复制模板,一些种养户慕名而来学习技术、购买种苗。李丹毫无保留地把种藕技术和经验无偿传授给本地的乡亲,带他们共同走上种植莲藕的致富之路。同时,李丹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国家的政策好啊,不仅给我们资金扶持,更有带头人手把手传授经验,我们一定会好好干。”代廷益是文家边村的村民,在李丹的帮助下,他也种植了近3亩莲藕,实现了增收。李丹说:“只要周围的农户有需要,我都会送给他们藕种。”

“在文家边村有近1000亩水田,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行多样化耕种,就不愁找不到路子增收致富。”李丹充满信心地说。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5年,李丹牵头成立了丰都县锋玥种植专业合作社,向村民们积极传授莲藕种植技术,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268人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13户45人。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根据销售需要注册了“锋玥”商标,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以农资采购为例,在合作社成立前,藕农存在用药不合理、肥料采购成本高等情况。合作社成立后,统一采购、统一供应,不仅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合作社成立至今,累计整治撂荒土地800余亩,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发展580多亩莲藕基地,每年发放各项工人工资共计50多万元。 2021年,合作社实现全年各类产品销售收入338万元,利润总额10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802元。

在基地,李丹指着面前的一片闲置的土地对记者说:“我们考虑在这个地方修建农家乐,配套修建莲花观赏步道、垂钓场,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李丹告诉记者,莲藕全身是宝,如今合作社已经建好了厂房,准备对莲藕进行深加工,做成藕粉、藕片,把荷叶加工成荷叶茶等进行销售,可有效增加莲藕种植的附加值。

李丹通过10多年的创业打拼,在农业天地中摸索出一条创业致富之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使偏僻小村落的经济发展活跃起来,助推了乡村振兴。如今的文家边村,遍地是藕田,处处荷花香,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