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黄强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返乡创业的热潮中,实现自我价值,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家乡人民增收致富,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大放异彩,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力量。家住潼南区大佛街道丰产村的创业青年王举正是其中一位时代弄潮儿。
▲ 王举在火龙果基地
在外人看来,王举有四重身份,一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二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三是重庆市人大代表,四是潼南区溯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方圆百十里有名的新农人。高挑清瘦的身材、简单的衣着,小麦色的皮肤、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常年扎根田间,穿梭在果蔬大棚里,使他看起来更多了份质朴和坚韧。这是王举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刚走进合作社,映入眼帘的就是被小麦、油菜花包围着的两排整齐的设施大棚,紧挨着有个鱼塘,鱼塘附近的柑橘树下有数十只正在啄食的大白鹅,微风拂过,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便在眼前展开。
“这边的大棚种的是水果番茄,正处于开花阶段,再有两个月就可以上市了,到时候每天都有游客过来采摘。对面大棚种的是火龙果,还未进入挂果期,估计明年就能大量结果上市了。我们还种有空心菜、草莓和一些别的常规应季蔬果……目前每年的销售额达50万元左右。”王举一边介绍着合作社的情况,一边带着记者走进温室大棚里察看生长情况,言语间不经意流露出一种阳光、豁达的气息。
偶然机缘,决定扎根农村种蔬果
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王举,从小生活在农村,自然淳朴的田园气息不仅滋养了他的内心,也让他渐渐爱上了农业。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成都一家种子公司做技术员。做了3年的技术员,让王举觉得每天的工作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趁年轻,可以多做一些尝试”的想法,他和朋友计划着自主创业,随后合伙开了一家电脑维修店,日子过得平淡安稳。2014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得知大学同学许前贵在绵阳市区周边建了个水果番茄、草莓采摘园,搞得风生水起,生意很是红火。
听到同学创业成功的消息后,让同是农学专业出身的王举不禁思索起来:“既然我也是学农的,那为何不尝试在自己家乡种植水果番茄呢,或许也能做成功!”做事一向果敢的他,和家人商量过后便起身前往绵阳考察学习。基于大学4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在绵阳学习了两个月后,他就下定决心回家乡流转土地栽种水果番茄。
说干就干,2016年他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流转了潼南区大佛街道的20多亩土地,并说服家人一起加入,人多力量大,随后他带领全家人开始整地、调理土壤、搭建温室大棚……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就花了大半年时间。大棚刚建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王举从同学许前贵那里采购了第一批水果番茄苗,正式开始栽种。“可惜天不遂人愿,当时正值七八月份,酷暑难耐,棚内连日的高温,我也没有及时把控好温度,导致刚栽植的苗子就全部倒下了。”提起第一次的失败经历,王举很是沮丧。
首次尝试就遭遇了“滑铁卢”,个性坚毅的王举并没有打退堂鼓,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时也明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从源头把控,确保所有果蔬全部绿色天然、健康安全。2017年初,他注册成立了潼南区溯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引进了4个水果番茄品种试种,最终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抗病性好、产量稳定、口感好的千禧果系列品种。这一次,王举格外严谨,每个管理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每天早晨6点起床,除了吃饭时间,他都泡在大棚里来回察看,怎样合理把控温度、湿度、光照?如何科学浇水、施肥?如何正确防治病虫害、有效摘枝蘸花提高产量?每一个环节他都格外仔细。
“为了提升水果番茄的品质,我采用进口的防治病害的生物制剂,极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频率;在施肥方面也优先使用有机肥,如从周边养殖户那里收购一些羊粪,经过腐熟后,和食用菌菌渣混合作为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在防治虫害方面,尽可能采用物理防治,在棚内棚外挂上粘虫板和防虫灯,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会主动学习同行里做得好的模式,也会和从事农业的同学探讨交流,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概括来说,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种植、绿色种植。”提起自己的管理技巧,王举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
坚持走绿色可溯源路线
科学的种植理念加上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水果番茄果形漂亮、口感绵软、酸甜味浓,当年亩产就达到了2000多千克。看到一个个火红的小番茄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红灯笼,王举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在收获的喜悦短暂停留后,很快王举就陷入了焦虑之中:这些水果番茄该如何卖出去呢?
大佛街道地处潼南西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近年来政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发动村民开展绿化美化,乡村环境焕然一新。考虑到合作社距离城区很近,王举便有了把自己的水果番茄送到附近的水果店,让店主先品尝,然后卖掉再结算的想法。就这样,他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一遍一遍地介绍……最后,终于靠品质收获到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各个水果店陆续向他发出了订单。为了扩宽销售渠道,他又增加了果园采摘这条路子。在番茄成熟时,他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以及本地一些微信平台,邀请大家前来基地采摘体验。很快,王举的水果番茄大棚里就经常能看到现场采摘的游客。
▲ 王举给区农广校老师介绍番茄种植情况
经过不断摸索,水果番茄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亩产量最高突破了2500千克,市场批发价高达14元/千克,入园采摘价高达30元/千克。面对眼前的成绩,“不安分”的王举又开始动起了扩大规模的念头,他心想:“一定要扩大规模,争取扩大到100亩左右。”随后就召集家人一起商量,谁知却遭到家人一致的强烈反对。“当时我们家里人意思是20多亩地也不少了,再扩大规模担心风险大,也怕兼顾不过来,特别是妻子还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我也知道妻子担心的是什么。为了说服妻子,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熬夜写了可行性的实操方案,满心欢喜地带着方案给妻子看,并阐述了扩大规模的理由,当妻子看到我穿着几天没有洗的衣服和满脸疲惫,既心疼又心酸……”王举说。
“那后来家里人是如何同意的?”记者追问。
“因为我是学农学专业的,有这个基础在,当时我也确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想着联合家人一起做大做强休闲农业,后续还要计划栽种其他水果,打造一个农旅融合的休闲农场。听了我的规划后,家里人最终同意了。”王举答道。
探索农旅融合,凸显乡村振兴新活力
得到了家人的同意,王举开始筹划起来,很快他便在合作社周围又流转了70多亩撂荒地,首次引种了10多亩无花果,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导致苗子成活率低,最终以失败告终。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潼南区农广校了解到他的情况,邀请他参加重庆市农广校、潼南区农广校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和农业经纪人培训,听到这个消息,他又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通过培训,他结识了同行,也获得了很多市场信息。通过咨询专家,并多次外出观摩学习,他发现种植火龙果市场前景好,于是决定引种火龙果。遂在2019年开始引种了10多亩火龙果,后又栽种了草莓,目前都处于初挂果阶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多汗水几多成果。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王举的基地也迎来了一次次的丰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市人大代表的他,以个人名义向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居民捐赠了1000千克的蔬菜。
对于合作社今后的运作模式,王举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表示,未来将主打“农旅融合休闲农业”这一主题,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光、舒适怡然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民俗文化,联合周围一些大型的种植基地,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例如:打造一个安全、健康、游玩的绿色草坪,举办亲子互动活动等,为游客提供休憩、娱乐、餐饮等服务;打造一个集观赏、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采摘型园区,有效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据悉,目前溯源果蔬种植合作社的农产品已经完成商标注册,同时也与重庆本地的一些网络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