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野草”变身“致富菜”

2022-02-10 10:50:1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张向辉 冉酉琼

深冬时节,早上的浓雾还未被阳光驱散,在重庆酉阳县涂市镇地灵村的折耳根种植基地里,几位村民手握钉耙,正忙着采挖折耳根,他们齐心协力撬起一整块土壤,里面布满盘根错节的折耳根,很快,空气中就飘散着折耳根特有的“鱼腥”味儿。

▲ 冉相在田间察看折耳根长势

“背回去用高压水枪清洗干净,再整理分扎成小把后,这些折耳根将在第二天早上发往县城的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基地负责人冉相告诉记者,“每天向市场供应100千克左右,批发价每千克8到10元,俏销得很。”

折耳根是川渝地区人民特别喜欢的一种药食兼用的山野蔬菜,其嫩根、嫩茎以及嫩叶均可进行凉拌、煮汤食用,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折耳根的市场需求较大,野生资源受季节变化影响,供应量根本无法满足。地灵村村民冉相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从2016年开始尝试人工种植折耳根,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加强田间管理,从失败到成功,实现亩产2000千克,亩产值近2万元,并通过示范带动附近村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让曾经的时令山野菜成为一年四季都可供应的特色蔬菜。

▲ 酉阳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在折耳根种植基地调研

一次失败的创业

地灵村地处圆梁山下,与酉阳县城之间只隔座大山,距城中心不到20千米的路程,然而因为山高地少,资源禀赋差,农业底子薄,村民种的大多是苞谷、洋芋、红苕这些传统作物,只能填饱肚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增收致富带动产业,地灵村在酉阳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990年,冉相就出生在这里,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中学毕业后就回了老家务农。

2009年12月,冉相参军入伍。两年服役期满后,冉相回到家乡,那时他心中升腾着一股创业的热情,凭着一股冲劲,冉相带着东拼西凑来的几万元,到与酉阳西部接壤的贵州沿河县租了家小店做起了销售厨具和卫浴用品的生意。因为缺乏经商经验,加上性格耿直爽快,冉相进货都是支付现金,而卖出去的货大部分是赊账,表面算来利润还不错,然而赊账很多成了烂账,做了几年下来,冉相的腰包非但没有鼓起来,最后倒把几万元钱的老本也赔了进去。由于缺乏现金流,生意难以为继,2015年10月,冉相只好转让门面,回到了地灵村。

▲ 冉相和工人在整理折耳根

折耳根带来的转机

面对初次创业失败的打击,冉相没有气馁,而是想法尽快改变现状。出去打工?过常年漂泊的日子,家里父母年事已高不太现实;在家种地?传统的农业种植只能养家糊口。冉相心里有点乱,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酉阳县农广校正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邀请他多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些培训像及时雨,让冉相心中创业的梦想再次萌发。经过咨询专家和多次考察后,冉相决定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农业——稻田养鸭。2016年,冉相在稻田里养了几百只麻旺鸭,全部自然放养。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稻鸭种养,养出的稻田鸭绿色健康、肉质上乘、净肉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

但由于稻田养鸭数量受到限制,季节性强,而且受市场行情影响鸭价波动较大,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风险较大。为了降低风险,拓宽增收途径,冉相决定再发展一些能挣钱的项目。

“上网浏览时,看到贵州一些地方有人种折耳根,一亩地产值过万元,销路也好。”冉相想着,渝东南片区的人特别喜欢吃折耳根,而且老家地灵村满山遍野到处都有野生的折耳根,自己能不能也种折耳根呢?

这么想着,冉相专门跑去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的人工折耳根种植基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他发现,只要水分、肥料管理得当,折耳根一年四季都能种植,每批从种下到收获,只需要8个月,见效快。

2016年,冉相在老家试种了10亩地的折耳根。“和蔬菜间种,种苗都是我到山上去挖的野生折耳根苗。”冉相告诉记者。精心整土,掏沟做畦栽种,施用牛粪等有机肥,比种水稻还更下力,在冉相的细心呵护下,折耳根苗子长得有一尺多高,长势旺盛。本以为折耳根能大获丰收,然而8个月过去了,挖起来一看,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一亩地的折耳根产量只有几十斤。问题出在哪儿?冉相后来分析发现,一是折耳根种植的种苗不行,必须要购买人工培育出的优良种苗,不是将野外那种未经驯化的随便挖来种下就行。其他种植基地都是用的科研院所多年选育的优质品种,所以能稳定获得高产;二是管理关键技术不到位,目标是收获地下长的根,但自己氮肥施用过多,导致植株只长叶子不长根,结果南辕北辙,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冉相从可靠的折耳根种植基地引进专用栽培品种。冉相了解到,折耳根品种又分为粗根、中粗根、细根三个品类,每个地方偏好不一样,结合重庆人偏好中粗根、粗根的消费习惯,着重引进了这两个品类。在管理上,通过施用有机肥,减施氮肥,增施钾肥,控制地上部苗叶旺长,促根生长。这一年,冉相种植的折耳根大获成功,亩产达到2000千克左右,剔除肥料和劳务等支出,每亩纯收入超过5000元。

“想不到,这野草根根,还管钱呢!”折耳根种植成功带来的喜悦,驱散了冉相首次种植失败存留在心中的寒意。

▲ 新采挖的肥嫩的折耳根

“山野草”变身“致富菜”

据了解,野生折耳根由于供肥不足,茎、叶长得偏瘦弱细小,吃起来口感不好。家种的折耳根因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再施以农家肥,不仅根茎粗壮、香味浓郁,吃起来也更脆嫩,消费者非常认可,市场批发价每千克高达8~10元,每亩可实现产值1.6~2万元,种植效益远高于传统作物。2019年后,冉相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截至2021年已扩大到100余亩。

凭借多年的折耳根市场销售经验,冉相发现除了重庆本地人喜食折耳根外,云贵川地区的市民也一样喜爱,市场需求缺口大,自己种植的100来亩折耳根在酉阳县城都不够销。于是,冉相决定发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折耳根种植中来。他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与村民抱团种植折耳根,并将种植折耳根的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大家,通过自己多年建立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让大家发展起来没有后顾之忧。目前,地灵村出产的折耳根已远销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接订单、收购、送货成了冉相的日常生活,随着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冉相的线下销售渠道已经不能完全“消化”合作社社员的产品,于是,他便利用微信、抖音等线上电商平台推销产品。

“今天网上客户已下单100多千克,在春节前后每天网上订单能达到500多千克。”在折耳根基地里,冉相一边挖折耳根一边告诉记者,去年折耳根种多了,就与电商合作,结果订单量越来越大,导致最后无货可供。

“计划再发展100亩折耳根基地,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每户村民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不成问题。”冉相对折耳根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曾经的山间野菜,通过人工种植,已发展成为村民的特色“致富菜”。如今,地灵村折耳根的种植面积已有近300亩,每年给村民带来了600多万元的收入,酉阳县城吃的折耳根,三分之二都是由地灵村供应的,折耳根已成为地灵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农家科技》(2022年01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