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美丽乡村破茧而出

2021-10-12 08:52:0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记者 陈泰湧 赖义羡

渝北区是重庆的北大门,与四川相邻,作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该区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拓展思路、创新方法,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灯、水泥路、停车场等设施配套完善……

▲ 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高位推动促成高层次跨越

小青瓦、灰屋脊、白瓦头、三角檐、石墙裙,一幢幢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巴渝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全区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镇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公路安保和绿化实现全覆盖……山清水秀、村美人和,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在三年整治行动中打了一场漂亮仗,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据了解,渝北区在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中高位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组成了一个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和4名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24个区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牵头抓总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渝北区制定出台以《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统领,以《渝北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8个工作方案为具体安排的“1+1+8”政策框架体系,聚焦“6+3”任务目标,出台《重庆市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了9项、41条重点任务和6个主责部门、18个配合单位,落细落实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形成“统筹协调、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完善督导落实机制方面,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实行“周周通报、月月总结、季度排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镇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进行专项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探索第三方机构“暗访”等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月月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 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廖家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村容村貌以“八改六化”为突破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搞一个让人参观的‘盆景’并不难,难的是因地制宜、全域推进,这需要定力,更需要找准发力点、突破口。”

渝北区以着力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为发力点和突破口。改房、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水、改电、改路,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渝北区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八改六化”标准,突出巴渝民居小青瓦、白瓦头等“八大核心要素”,全域开展“保洁、植绿、拆棚、排危”综合整治,每个镇打造一个示范点,抓点串线拓面,点上聚焦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线上围绕“五沿”区域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片,全域开展“保洁、植绿、拆棚、排危”综合整治,累计改造危房5.2万户,整治提升旧房1.8万户,建成“四美庭院”45个、居民新村25个,打造了统景江口渔村等30个示范点和大盛天险洞村等24个示范片,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30个、整洁庭院和美丽庭院2300户,建设通组公路2181公里、建设入户道路1499公里、安装路灯7500盏、村庄公共绿化410亩、创建绿色示范村庄30个、建成村级文体活动场所179个。渝北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成绩斐然,全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 渝北区大盛镇“双十万工程”

产景融合赋能乡村焕发人居魅力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践行生态优先理念,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道法自然与以人为本统筹起来,对自然保持最大敬畏之心,对市场规律保持最大的尊重,以最少投入、做最巧改动、收到最好效果,赋能乡村,让乡村变成人们喜欢的样子。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各项工作迈上“快车道”。全区结合新建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布局,发展柑橘、花椒、桃子、李子、竹笋等绿色产业,推动产景融合。

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渝北区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道道亮丽风景。洛碛镇大天池村曾是全镇最偏远的一个贫困村落,通过建立“春种草莓、夏赏荷花、秋收玉米、冬采蘑菇”的生产格局,建设高山蔬菜基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乡村旅游,如今村里已是游人如织;石船镇发展江安李、脆红李、雪青梨、五星枇杷、柚子等10多种伏季水果8000余亩,打造“果乡胜景、幸福乡村”,赏花、采果、垂钓等观光休闲项目悄然兴起,葡萄节、柚子节等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玉峰山镇建设千亩樱桃基地,春天樱花烂漫,美不胜收,“玉峰山樱桃”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2020年,渝北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531.75万人次,收入20.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0.4亿元。

“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精品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美了乡村,强了产业,富了百姓,调动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内生动力。”渝北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说。

▲ 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朝天马院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

开展三大行动,塑强乡村“气质”

走进渝北区的各个乡村,处处呈现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之美。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渝北区委、区政府以惠及民生为本,将农村改厕行动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把农民认同、农民参与、农民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先后制定了《渝北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渝北区2019—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科学推进改厕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渝北区卫健委、区住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等多部门协力配合,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各镇、街道狠抓落实,加快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

在推进过程中,渝北区还将农村改厕与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聚居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打包”组织实施,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灵活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在改厕中,坚持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规划设计,整体组织发动,同步实施户厕改造、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素养提升三大行动,截至2020年底,改造农村户厕3.57万户、公厕25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8%,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厕改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配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3万余个、生活垃圾运输车70台,新改建镇级生活垃圾收集站4座,组建农村保洁队伍13支、保洁员4424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15个,建立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的“五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座,建成乡镇污水管网70公里,农村场镇污水处理率达100%,编制《渝北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年)》,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未发现农村黑臭水体。

通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素养提升三大行动,实现外有“颜值”,内有“气质”。在此基础上,渝北区还创新治理模式,开展主题活动,讲文明、除陋习、爱干净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

全区干部群众齐参与,聚焦“三清一改”重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志愿者活动,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党员、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农民等35.8万人次参与村庄“大扫除”,面向13.7万户农户开展环境清洁活动,受益群众27.62万人。

挖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兴隆镇牛皇村9社“礼朝屋基”紧扣“礼”字做文章,对原有破旧农房进行改造,还原了农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礼朝屋基”在发掘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礼”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吸引了重庆主城以及全国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创新探索出“积分制”“情理堂”“畅晚庭”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人居环境与村民文明素质同步提升。利用“民情茶室”察民情解民忧,组织法律、教育、心理等方面志愿者创设“情理堂”调解群众纠纷。开展振村风、优家风、正社风、淳民风、传祖风“五风润新村”活动。组织开展 “我们的节日”“小手拉大手•一人带一家”“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文明习惯养成”等活动2000多场。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区村落开花生根,一场场矛盾纠纷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细致入微的调解中得到化解,乡村文明和谐之风蔚然形成。目前,全区创建市级整洁庭院和美丽庭院2300户,评选“文明院落”4129个、“星级文明户”27000余户,新建成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4个。

“民心就是生产力。渝北区通过有效提升农村人居品质,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渝北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