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联拓展发展渠道
☆奇思妙想谋求百姓幸福
充分利用政策扶持资金,精选发展项目,将每一笔扶持资金都变成下蛋金鸡,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每笔资金用到刃上,持续产生效益。
千盏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用“引”“改”“建”“展”四个字来叙述它的发展历程,在这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千盏村不仅活了产业、富了村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锁了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幸福之间的终极密码。
千盏村合和下坪是农村集中养老点,其模式是全市首创
引进专业合作社
千盏村,搜遍中国地图,唯一的一个红点就落在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的最北边,与长寿区相邻。
一般而言,处在两个行政区交界的村落,要么有交通之便特别富裕,要么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而千盏村恰恰经历了这天上地下两种不同的时空。
付福刚,千盏村党总支书记,2021年4月,被评为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说,以前千盏村是重庆到邻水的交通要道,客栈特别多,一到晚上就是万家灯火,所以得名为“千盏”,随着历史的发展,千盏村没有赶上交通建设的趟。“2007年千盏村并入大盛镇时,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我是2016年来到千盏村的,上级党组织说我最年轻,所以安排我到最艰苦的千盏村来!”
据付福刚说,很多年以前修210国道时曾有计划从千盏村经过,当地农民担心占了自己的地,这一下就错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机遇比钱更重要呀,”但机遇不是靠等就能等得到,付福刚到了千盏村后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遇。他把同为明月村老乡的陈明作为“招商引资”的对象,引进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乐都家庭农场,利用千盏村现有的优质水源,陈老板投资了30万元,又从村民手里以每年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了60多亩地,进行小龙虾养殖。基地年收入20万元,大家都赚了。虽然参与项目的30户村民得到了土地租金,但整个千盏村一共有1000多户,他们怎么才能搭上这趟共同富裕的列车呢?
作为重庆主城区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渝北区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018年,渝北区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动员大会,并出台了《渝北区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9年全面消除空壳村、村均收入5万元,2020年村均收入10万元的目标。
这就是付福刚心里所期待的千盏村千年等一回,重新亮起万家灯火的“机遇”。
改变股权结构
为保证各村集体经济能快速起步,渝北区给了每个村3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30万元如果直接投入产业,大不了再建一个龙虾养殖场,又能帮扶40户村民而已,但还有900多户村民怎么办?要想人人碗里都有粥,那就得先把锅里的粥先熬出来。30万元对于千盏村整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的确是杯水车薪。
恰在此时,重庆市水利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有100万元的项目资金将给予千盏村,千盏村村支“两委”商议后,根据市水利局提出的“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策划好项目、加快工作进度”这四点工作意见动足了脑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将这100万元对项目设施的投入作为集体股进入到现有的龙虾养殖项目中。
陈明也很支持这个方案,经过商议,新的乐都家庭农场股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陈明持股比例为30%,并发挥其所长,继续负责龙虾养殖的生产经营,千盏村用后扶资金将土田坎改建成水泥路,整修塘坎和蓄水池,增建防(小龙虾)逃设施,占有新经营主体的50%股份。而参与到小龙虾养殖项目的村民也增加到了60多户,养殖面积扩展到100亩,而最显著的变化还是他们身份的变化,现在不是流转土地收取一点租金,“农民变股东”,他们全部成为了新经营体的股东,共同占有新经营主体20%的股份。
日前我们在千盏村小龙虾养殖基地看到,只见37个标准化的虾池顺着山涧小溪错落开来,不仅是养殖,昔日的荒沟废丘还被打造成了供市民游客前来垂钓游玩的乡村旅游观光项目。村委会成员张平介绍,小龙虾基地养虾年产量已经上万斤,由于这里的水质好,纯生态化养殖,市场价在4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以地入股算下来每亩年收益为800多元,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他还介绍说,这个项目村里是定义为扶贫开发项目,集体经济收益部分并不是全员分配,而是拿出5%的红利专门用于贫困户,去年村里的12户建卡贫困户都分到了红利几千元。正说着,我们就遇上了村民叶正礼,他笑嘻嘻地说,“小龙虾基地确实要得,我去年分红了3800元,什么本钱都没有出,就是偶尔帮村里做点儿义务劳动,这笔钱改善了我的生活。”
千盏村“双十万工程”基地
建立集体经济模式
对整个千盏村,小龙虾项目太小,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而言,也只是一次试水。
集体经济要真正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有稳定的产业“造血”。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探索丘陵山区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渝北区提出建设农村“双十万工程”,谋划用3年时间建成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
该工程由村党组织牵头,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实施主体,按“零改整”“坡改缓”原则,将零碎分散、耕作不便的山地进行宜机化整治;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布局农业产业发展。
“这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付福刚激动得直拍大腿。
千盏村启动了4000亩的改土工程,既有小龙虾项目的成功经验,又有付福刚拍着胸脯的承诺,“如果三年后,你们的收入没有增长,我用自己家的财产来赔给你,”村民看着早已撂荒的土地,憧憬着千盏村美好的未来,整个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所有土地占千盏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60%的股份,村民按入股土地多少进行分红;村集体将“双十万工程”项目资金投入约2000万元,栽植和培育黄桃苗共12万余株,占股20%,村民按户籍进行分红;另外再留20%作为集体产业再发展基金。建成后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林下种植、过渡补贴等多渠道收益,盛产后户均增收可达2万元/年。
“双十万工程”项目中大盛镇计划实施经果林13350亩、生态林10540亩,经果林建设主要沿“古洛环线”推进,充分考虑了生产、销售和储藏等因素后,全镇主要考虑发展中晚熟柑橘。大盛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张义说,“上马什么项目,由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理事会、监事会三方共同商议,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交上级党(工)委集体决策。”对于千盏村不种柑橘而选择上马4000亩黄桃项目,镇党委不仅支持,还给予了更多的扶助,而这恰好就是渝北区村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发展思路的一个缩影。
目前,大盛镇千盏村冻冷库后扶工程即将动工,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同时存储2410吨以黄桃为主的水果及其它蔬菜。这个项目总投资1961.97万元,资金来源为渝北区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资金。
据张义介绍,冷冻库建设完成后将移交给千盏村管理和使用,这既是减少他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后顾之忧,又是给他们一只下蛋金鸡。冷冻库覆盖半径20公里,可以协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
而冷冻库的管理主体就是千盏村生产互助合作社,付福刚说,千盏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是一个股权平台,生产互助合作社是股权平台下的经营性实体,将冷冻库这些项目放入其中,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经营性项目,比如黄桃加工厂,村里都会放入其中,这样就能不断壮大千盏村的集体经济。
展现新型集体经济优势
危旧房改造,是政府对困难群众的一项切实关怀措施,而千盏村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一“政治任务”,而且目光长远,精打细算,打造出了和合下坪互助养老点,将集体经济这场大戏唱得酣畅淋漓。
付福刚算了一笔账,按政府补贴标准,每平方米拨付1500元的标准(含每平方米300元家具),但有些“四类”人员(低保、五保、建卡贫困户和残疾人)连差额部分也不一定拿得出来。村集体不是不能贴这部分钱,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集体经济的意义是什么?从定义上不就是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按劳分配吗?
千盏村合和下坪“扶贫+养老”模式示范点由此诞生了,采用“集中居住,抱团取暖”新型养老模式,让搬进新房子的20户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告别住了几十年的危旧土墙房。养老点统一设计,自成院落,坡屋顶、小青瓦、白墙面、立体廊柱、露台一应俱全,前庭后院之间,还有少量菜地,老人们在庭院里可以种菜、养鸡、养鸭。
付福刚和建筑施工单位算了一笔细账,集中修建与分散改建相比,其材料运输、地基施工等工程一共可以节约17万元,不仅少占地,而且有利于公共设施配套,天然气还可以入户,如果分散改建,天然气的施工成本那就成了“天价”。这17万元全部用于设施设备的升级,不仅水电路气讯“五通”,“我们给他们将铺笼罩被,锅碗瓢盆都全部换新配齐。”2019年2月,20户“四类”人员拎包入住新居。
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村级互助养老点既有敬老院等托底养老的特征,又符合农村传统养老不离家的习俗;既解决了老年人独居孤独、寂寞的普遍问题,又为子女、亲属外出务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实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安心”三方满意效果。
付福刚又介绍说,聚居点房屋产权归贫困户个人所有,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入住聚居点的贫困户需与村集体签订使用协议,待百年之后,该房屋由村集体安排给其他有需要的贫困户重复使用,减少今后村集体的资金投入,或者也能改造成民宿,成为集体经济中的又一产业,受益于所有村民。
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千盏村的回答:不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扶老惜弱,点亮万家灯火,重现千盏光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