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时期,一向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热土地顿时变为“冷”土地——
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土地大片撂荒;
基层党组织削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虚空……
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捂热“冷”土地则成为各地面临的现实课题。
捂热“冷”土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独角戏。“一盘棋”意识谋篇布局,成为执政者前瞻性的尺度考量。
我们观察的重庆市渝北区,实施城乡发展双轮驱动:一边轰轰烈烈工业强区,一边紧锣密鼓振兴乡村。城乡呈现一片希望的“热战”态势,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诸多顶层设计、样板示范、能人带动点燃了乡村振兴激情,给乡村注入了无限活力,让人豁然开朗,给人启迪。
高位推动:党建引领助力发展提速
曾几何时,渝北区农村和全国农村一样,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出现了不少“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手长衣袖短”,想服务无能力、想办事无财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严重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破解农村发展瓶颈,迫在眉睫!
抓住农村发展“牛鼻子”,关键一步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
“今天专门请181个村书记参会,就是要请大家认清责任、坚定信心,切实担负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任,带领党员干部、引领村民群众,走好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第一步’,领导监督好集体经济组织今后发展的‘每一步’。”
2018年12月2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对于渝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天,渝北区委书记唐川邀请全区村书记共商乡村发展大计,学习新颁布的《党支部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阐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要求村党组织和书记切实担负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任。会上,唐川深刻剖析必须解决好基层干部“不敢抓”“不想抓”“不会抓”等思想问题,可谓针针见血。
渝北区委书记唐川到大盛镇给村民发放股权证
唐川认为,对农村党组织而言,发展引领是关键,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农民群众能增收、能致富,自然愿意听党话、跟党走。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党组织才能有更好的能力和实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党组织才能“一呼百应”。
“这次会议,吹响了渝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号角,我们听得热血沸腾。”参会的金刚村书记石元感叹,“特别是唐书记最后那一句‘拜托大家’,我们顿时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也感受到唐书记对我们的信任。”
“此次会以后,我们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渝北区委组织部长王小渝介绍,“渝北区持续强化了全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了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渝北区政府区长谭庆现场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基层党组织的加强,短时间内就取得明显效果——
仅仅一年时间,渝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破茧化蝶”:2019年底,全区集体经济“空壳村”从2018年底的80%到全面消除,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净资产达到4640.52万元,实现经营收益1975.26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1.35万元,较2018年底增长15倍,有的村收益超过100万元,提前一年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益超10万元的既定目标,得到原重庆市委组织部长胡文容、中组部组织二局局长石军亲自批示,组织二局指导的《乡村干部报》因此开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栏,并将渝北区经验做法作为开篇之作、专题报道。
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参会人员到统景镇、大盛镇考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渝北区委副书记邓孝明陪同并介绍相关情况
渝北区委组织部长王小渝认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至少要在人员选配、议事决策、规范运行等方面落实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年,王小渝在渝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对人员选配、议事决策、规范运行等方面落实党的领导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人员选配上,王小渝要求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配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对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不强,不胜任不称职的,要坚决予以调整;对党组织书记作风正、工作实但不擅长经营管理的,要加强培养锻炼,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并安排懂经营善管理的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王小渝说。
渝北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小渝带领各镇街党(工)委书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到苏州考察集体经济发展
在议事决策上,渝北区建立落实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定期向村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报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投资、股权合作、收益分配、人员聘用等重要事项,必须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特别重要的,需报请镇街集体研究。
在规范运行上,由镇街加强监督管理,指导督促村党组织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重大事项公示、人员聘用、绩效考核等制度,确保规范有序运转。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落实健全完善村财镇代管制度,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按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做好重大专项审计。对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混乱的,镇街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整顿。
会上,王小渝掷地有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一剂良药: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一边是城市,一边是农村;
一边是工业强区,一边是乡村振兴。
2020年,渝北区实现城乡发展双轮驱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9.52亿元,成为重庆市第一个突破2000亿元的区县。而在2021年,渝北区再次高歌猛进,一季度GDP达到520.46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渝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背后,有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工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逆袭增长;现代服务业以消费拉动、信息软件业、金融业作为主要支撑;创新驱动围绕大数据智能化为主要驱动力。而在农业农村,则以“双十万工程”为载体,将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等农村改革融于其中,探索产业振兴、激活沉睡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逐步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渝北区山多,占全区土地面积90%以上,“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遍布,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典型“缩影”。在渝北区委书记唐川看来,渝北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围绕“山”字做文章,落足点则是让百姓受益。
渝北区农业农村发展坚持以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围绕建好成渝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农村“钱、地、人”突出问题的突破口。
“双十万工程”管护工作现场会,渝北区政府副区长颜其勇现场调研
渝北区委书记唐川称,深化农村改革成为渝北“三农”发展的关键起笔,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则是改革的重点,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统筹起来,解决无人种地、种地不赚钱、产品销售难、经营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建立农户与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最终目的是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村民的集体归属感和获得感。”
2018年12月,在渝北区委书记唐川邀请村书记共商农村发展大计的同时,区委常委会审议出台了《渝北区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成为该区深化农村改革、乡村焕发活力的转折点。
2019年春节,渝北区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农村出现一派闹热景象。
而在此时,渝北区各乡镇、村党员干部却没闲着,他们进入到千家万户,开展成员身份确认、量化确权。
原来,这是渝北区“三社”融合、农村“三变”改革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在完成村民身份确认、量化确权等工作的同时,还对全区174个行政村和4个涉农社区进行清产核资。
此后,渝北区引导各乡镇、村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母公司”,公司的原始资产是村集体“三资”,股东是全体村民,一人一股。为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运转,渝北区财政落实资金4860万元,按30万元/村的标准注入启动资金。
2019年2月28日,渝北区向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颁发了重庆市首批由农业农村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不久,渝北区又对其余各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登记证,至此,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取得合法市场主体资格,并按程序办理税务登记。
同时,实施“三社”融合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一社”统“三部”,以“三部”融于“一社”,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生产合作部负责农业生产环节,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供销合作部负责开展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进行废旧农地膜和包装物回收;资金互助部负责将农户闲散资金组织起来用于解决其内部成员和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在分配时,从合作社纯利润中先提取不低于10%的公积金和不低于5%的公益金,剩余部分按股份分红。公积金和公益金统筹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民生需求,以丰补歉。”
目前,渝北区已建立村级合作社53个,入股土地8.7万亩,入股资金3890万元,农民变股东涉及17497户。通过“三社”融合,强化合作社生产、供销和信用服务,有力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社”融合、农村“三变”激活一江春水,渝北农村生机蓬勃,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截至2020年底,全区178个(包含4个涉农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净资产达到20723万元,增长率达346%,实现经营性收入33036万元,其中10—50万的村34个,占比达19.1%,50-100万元49个,占比达27.53%,100万元以上95个,占比达53.37%;实现经营总收益6479万元,同比增长228%;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分红734万元。
庞大手笔:“双十万工程”厚植乡村产业
2019年,对于渝北农村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这年,“三社”融合、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进军。
这年,建设渝北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大决策——“双十万工程”正式启动,用3年时间建成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
这项工程不仅破解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局,更让集体经济有稳定的产业“造血”,实现真正的不断发展壮大。
恰在这一年,重庆市正好加紧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政策措施,渝北区一系列的动作,不可谓不及时。
渝北区政府区长谭庆表示:“‘双十万工程’是全区性大战略、大战役,旨在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十四五’末的渝北农村面貌再来一次大变样。”
该工程由村党组织牵头,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聚焦“品种、品质、品牌”,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景观化”标准,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思路,通过“六改”促“六变”,整村整镇大力度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大盛镇青龙村,随着“双十万工程”的推进,已然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一眼望去便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果园,柑橘树一派郁郁葱葱。
青龙村通过整村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将全村原本零散的地块变成集中连片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全村可耕种土地由1400亩增加至2350亩,大中型农业机械可直接开至垄间作业。
按照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村里发展起2300余亩以“8号血橙”“沃柑”“大雅”等晚熟特色柑橘为主的现代化果园,并在果园里套种了60余亩黄精、白芨等名贵中药材,进一步提升果园效益。
不仅如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购置了80余台农机,成立专业农机操作队、除草施肥队和果树管护队,彻底改变“肩挑背磨”的传统农耕方式。
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介绍说,2021年柑橘将进入初果期,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350万元。
随着农村“双十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渝北区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多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成功构建起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土地入股、土地“宜机化”整治、苗木栽植、抚育管护、生产销售等环节多向发力,拓宽了增收渠道,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扩张、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古路镇乌牛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企业“聚牛兴农业发展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约全村3000多亩土地共同发展仙桃李,整个项目3年累计投资8600万元。今年仙桃李开花时节,李子预订一空。
俯瞰渝北美丽乡村
木耳镇金刚村借助“双十万工程”,以柑橘产业为基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食用菌厂——有机肥腐熟基地——育苗基地——柑橘产业园——柑橘分选包装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中心——乡村旅游,完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渝北区因地制宜实施“双十万工程”,厚植了乡村产业,既有经果林,又有生态林;既发展了绿色生态产业,又增加了国土绿化面积;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生态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带来财富的金山银山。通过重点镇村示范、重点区域带动,渝北现已累计发展特色产业村25个。
而更重要的是,“双十万工程”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更加积极地发挥了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作用。
科学决策:政策导向下的创新力量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
政策导向,是要素流向的“指挥棒”,渝北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的成功,源于科学决策。
农村“三变”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民从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到当股东,土地得到集约化经营。无论是印盒村歪嘴李、放牛坪村梨,还是金凤村桃子、乌牛村仙桃李、青龙村柑橘……释放出的都是改革的创新驱动力。
“三社”融合解决的是产、销、资金等难题,渝北区呈现“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供销社+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供销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模式,唤醒了曾经沉睡的乡村。
“双十万工程”则是渝北区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不仅集中连片将土地整治成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还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衍生多种业态。单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而言,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农机专业化服务队、病虫害防治服务队等,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管护。社会化服务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形成双赢格局。此项工程让很多村集体的发展眼光变得更为深远和独特,如印盒村由于发展歪嘴李带火旅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成立了蕊丽洁旅游服务公司。
2018年《渝北区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全面实施,由于实施细则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全区构建起“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公司”“村集体+科研院校”等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成功探索出“双十万工程”“2∶8”(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0%,农民占股80%)等合股联营模式。
同时,渝北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二三产业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如大盛镇天险洞村腊肉加工厂、统景镇有机肥料厂、统景镇肉兔健康养殖示范场、洛碛镇“桃韵天池”农旅融合等项目。正是由于科学的政策设计,渝北区村级集体经济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格局,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区178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超过10万元,洛碛镇水溶洞村、沙湾村,大盛镇千盏村、青龙村,木耳镇金刚村等13个村超过100万元,木耳镇集体经营收益达到11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