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朝天门街道白象街社区,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居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着力提高社会建设新水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十四五”时期,如何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增强精细化治理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如何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本报邀请了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德宽:
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重庆日报:“十三五”期间,重庆在推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德宽:近年来,我市推动重庆法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依法行政成色更足。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完备,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合法,行政执法公信力持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是服务大局特色更显。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企业上市融资、破产重组、涉外等法律服务,协同建设川渝司法行政“四个共同体”,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是司法为民暖色更浓。“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达98.7%,排名全国第六。
四是维护稳定底色更厚。改造矫治水平有效提升;区县“三调”对接组织和10个重点领域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组建调解“尖刀班”化解信访积案。
五是依法治理基色更亮。“七五”普法计划有序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市民法治素养提升和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将如何落实和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张德宽:首先,我们将坚持一手抓服务发展、一手抓安全稳定,努力为全市发挥“三个作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其次,将深化“三项服务”。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三个作用”发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深化川渝司法行政协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强化涉企专项服务,为企业发展供给优质法治产品。
在服务“高品质生活”方面,将聚焦“两快两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聚焦“优质高效”,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聚焦“均等普惠”,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聚焦“公平正义”,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服务“高水平治理”方面,将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司法行政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此外,我们还将强化“四大建设”。建设更高层次的法治政府。坚持以点带面,探索开展市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坚持良法善治,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坚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协调监督。
建设更高水准的法治社会。围绕全民守法,深化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围绕“普治一体”,持续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治结合”建设行动;围绕社会诚信,推动健全诚信建设体制机制。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以确保绝对安全为目标,抓好监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构建“大调解”格局为牵引,打造新时代调解工作升级版。
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聚焦人才高端化、机构品牌化、行业开放化、环境一流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新体系,全面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法律服务新高地。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冉进红:
构建“四大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重庆日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全市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冉进红: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四梁八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成了组织健全、法规配套、机制完善、设施完备、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这一目标。
目前,全市已逐步构建起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行政管理、制度保障、救援力量“四大体系”。
在“四大体系”中,组织指挥体系被视为“大脑”,统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全市以“两委、九办、四指”组织指挥体系为总框架,即依托安委会和减灾委两个抓手,以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轨道交通安全、建设施工安全、危化品安全、矿山安全、旅游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消防安全9个专项办公室和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与地震、气象灾害4个专项指挥部具体统筹各领域的防治工作。
“大脑”的决策如何落到实处?重庆市在健全“四肢”上下功夫,推动乡镇(街道)、园区和各负有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职责的部门均设立应急管理机构,建成“全覆盖”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干事、有条件干事、有能力干事、有规矩干事”。
何为“有规矩干事”?制度保障是关键。全市梳理总结了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各项制度,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责任制,建立了监测预警、值班调度、处置救援和排查监测、研判预警、力量调动等“3+8”制度框架。
救援力量体系是全市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设中“卡脖子”的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弥补基层救援力量短板。为此,全市构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援力量体系,并将重点放在基层一线,实施靠前布防。
目前,市应急管理局根据应急管理部规划编制建议和要求,结合我市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正组织编制《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健全完善我市的应急管理体系。
重庆日报:针对“十四五”时期,全市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这一目标,接下来如何落实?
冉进红:全市已于10月1日0点0时,结束今年的汛期工作安排。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今冬明春自然灾害防治,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灾害点的修复治理。对今年因洪涝灾害造成损毁的防洪堤、水库、塘堰等设施加紧修复。因年久破损的地质灾害防范设施、森林防火设施,比如检查站、蓄水池等也将尽快进行治理。
二是加紧完善防御工程建设。按照各类自然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加紧做好各类防御工程建设,尤其是防汛抗旱的防御性工程。
三是加快应急能力提升。包括软件硬件的提升,特别是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队伍、装备、训练以及预案的完善、制度的建设、工作运转机制。市应急局将加强与规自、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的协作、协调和信息共享,督促全市各区县严格按照训练大纲和装备配备标准,加快灾害防治指挥队伍、战斗队伍的应急能力建设。
四是严阵以待冬春灾害防治。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局部地区的山洪或内涝,低温、阴雨、冰雪、交通安全、住房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以及小的地质灾害安全,将是接下来全市应急战线灾害防治的重点。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汪绍敏:
深化改革展现公安机关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市公安机关将如何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
汪绍敏: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公安机关是践行者、也是维护者;在政府各部门各机构中,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广泛、关系密切,必须在法治建设上高标准、严要求,走在先、做表率。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受立案改革和刑事案件“两统一”改革,健全完善执法权责清单等制度,坚决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努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当前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目前,高新、奉节、武隆三个区县局已完成了建设,其他各区县也在有序推进。要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将2021年确定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应用年,全面实行110接处警可视化监督,大力推进现场执法留痕模式化处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既引导民警规范执法行为,又保障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三是提升执法精确度。通过加强“一标三实”等基础工作,全息化获取各类基本信息,点对点实现巡防警力的精准投放、违法犯罪的精准打击。四是加快推动地方公安立法。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推进辅警、水域治安、养犬等领域的地方立法工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研究谋划公安工作新思路,要紧紧围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切实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接下来全市公安机关将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维护社会稳定这个“根本点”。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各领域风险累积、交叉传导的可能性不断上升,我们将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工作上的预见性、处置上的果断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新型犯罪打击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主力军。
二是抓好编制公安发展规划这个“长远线”。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真编制全市公安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1+1+4”即平安建设规划、公安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4个子规划,细化任务、落实责任、跟踪问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公安工作实现“西部先进、全国一流”目标。
三是抓好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基本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进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措施,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组合拳”。紧盯元旦等重要节点,提前谋划部署春节和市“两会”安保工作,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抓好全年工作冲刺收官,认真筹备明年各项重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