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垫江职教中心“双轮”驱动走质量强校之路

2020-05-22 09:09:20  来源:重庆日报

“牡丹湖畔生文气,明月山下育桃李。”翻开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下称“垫江职教中心”)的办学历史,其中不乏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作为一所扎根地方办学多年的中职院校,垫江职教中心多年来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优秀人才。

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以“时文化”建设为抓手,走上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筑牢思想阵地

彰显责任担当

“我一定要回来,我希望出一份力量,现在正是组织需要我的时候!”疫情防控期间,当时正在忠县休假的党员教师王瑜主动请缨,冒雨驾车赶回学校,“需要我做些什么?保证完成任务!”铿锵有力的话语,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垫江职教中心,像王瑜一样奋勇当先、冲锋在前的党员还有很多。疫情期间,职教中心党委、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摸排志愿活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了责任担当。

从容应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于垫江职教中心而言并非偶然。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师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文森看来,教师思想观念是开展学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学校充分重视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党建工作机制,通过切实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打造规范化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员“三亮三比三争当”活动、“1+6”模式开展支部主题党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高水平党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结合师德师风,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等,督促全体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科研优势,将社会服务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让党员们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不论是深入社区为老人理发,还是清理贵西河,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为社区安装路灯、休闲座椅,垫江职教中心通过党员志愿活动,与社区、共建单位充分互动,形成学校、社区齐抓共管的合力,营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7年,学校获评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2018年,学校获评全县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目前,学校正在筹建“党建长廊”,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将党建工作于学校工作高度结合。

独特文化引领

浸润莘莘学子

文化之于校园,犹如空气之与生命,总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予人精神振奋的力量。

作为一所开设有计时机械专业的中职学校,垫江职教中心充分吸纳钟表中蕴含的“时间”概念,提炼以“时”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在充分尊重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挖掘建设,使之成为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走进垫江职教中心,不论是知时楼、审时楼、计时楼、时进大道、惜时路、时新广场等以“时”元素命名的校园建筑,还是点缀在文化石上的“守时、惜时、审时”字样、惜时诗词,一步一景与绿意盎然的校园和意气风发的学子相得益彰,显现出无限的青春活力。

在垫江职教中心,“时文化”不仅是外显于师生、校园的气质风貌,更是根植于师生心中的共同价值理念。

学校将“时文化”解读为“守时、惜时、审时”三个维度,把办学理念定格为“因时顺势,培育时间的主人”,引导师生守时养成习惯,惜时把握当下,审时追求理想。

学校不仅开发了“时文化”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园网站、班班通、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置相应栏目,更是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主题班会、各类校园比赛、评比等 活动,让校园文化不仅内化于心,更要实践于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时文化”引领下,垫江职教中心创新构建“四五六七”德育模式,即强身健体活动、艺术节、科技节、感动节“四节”,忠心、爱心、孝心、诚心、信心“五心”,坚持体育锻炼、激情演讲、练好技艺等“六坚持”以及贯穿校园生活管理的“七自主”,培养中职生责任、自立、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做“尚上”之人,走“尚上”之路。

在“时文化”的引领下,垫江职教中心荣获重庆市2018年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尚上教育:“中职生上进心培育的研究与创新实践”》课题成果2018年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学校以“打造渝川东部中职教育高地的办学实践,为中职学校改革发展树立了标杆”成功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全国“值得关注的十所学校”。

姚兰 覃燕 图片由垫江职教中心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