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我市召开大力发展“三线”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消费推进大会,正式启动“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我市将大力实施电商直播带货“2111”工程。到2022年,力争实现直播电商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成为直播应用之都、创新之城。
发展直播带货
实施电商直播带货“2111”工程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线上消费、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展现出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为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全方位宣传推介重庆,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新亮点,我市决定开展“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
市商务委在会上发布的《重庆市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大力实施电商直播带货“2111”工程。
“围绕‘2111’工程,我市将积极培育主体、扶持产业、深化应用、健全生态,营造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直播电商的良好氛围。”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譬如,我市将培养发展一批优质主播,孵化引进一批直播电商机构,建设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以壮大直播电商产业集群;丰富直播电商内容,建设直播电商产品产业带,构建直播电商新型供应链,推动直播电商带货与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以推动直播电商供应链完善。
为推动行业直播电商发展,我市还鼓励利用直播电商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及助推商业转型升级,鼓励开展跨境电商直播。同时,探索多元化直播电商应用场景,实现“一切皆直播”的新消费场景。
直播逾2万场
一季度全市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1.6亿元
当领导干部摆脱讲稿、脱去正装,变身为直播带货的主播时,他们的吸引力、创造力究竟如何?四区县部分党政领导此次参与直播带货,俨然成为了一块“试金石”。
据统计,在江北区1个小时的直播带货活动时间里,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22万人次。冷酸灵牙膏、塔山牛皮席、海尔智能家电实现销售订单2000多笔,销售额共计达50余万元。
武隆区的直播带货活动中,截至当日中午12点,在线浏览量达73万多人次,“寻味武隆”平台销售仙女红茶、羊角豆干、武隆苕粉、鳅田稻和羊角老醋等农特产品29600单,销售额合计超过410万元。
这仅仅是直播带货在重庆火起来的一个缩影。
淘宝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重庆农民主播对比去年已经翻倍增长,足迹覆盖全部区县,开播过万场;在淘宝美食直播频道里,每10家美食直播间就有1家来自重庆。特别是2月以来,重庆食品、餐饮行集中转攻线上,带动直播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第三方平台监测,今年一季度,全市直播场次超2万场,累计观看人次达到近6000万;参与直播的商品数达4.1万余个,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零售量2500多万件、销售额11.6亿元。
促消费助扶贫
直播带货将加速经济回暖
事实上,直播带货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每场直播带货活动的“成效”上。更为重要的是,直播带货活动催生了促消费的持续动力,成为了重庆消费“新引擎”。
一个明显例子是:重庆是最早一批参与拼多多“市县长直播”项目的区域之一。2月22日下午,开州区区长蒋牧宸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为开县春橙代言,吸引了超过795万人次围观,帮助店铺售出近万单开县春橘橙,成交额总计约30万元。这场活动后,拼多多平台“开县春橙”订单量环比上涨52%。同时,奉节脐橙、奉节血橙和长寿湖血橙等重庆区域相关橙类水果订单量也出现上涨,涨幅平均达到20%左右;累计售出30万斤血橙、170万斤脐橙,成交额超过750万元。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直播带货是一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商业力量。”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沈红兵认为,这股力量与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政府扶贫力量相互协调和整合,对于促进消费、推动直播电商精准扶贫大有裨益。
尤其是,政府各级各部门领导亲自直播带货,为本地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做推介,是地方政府履行发展本地经济、造福民生、精准扶贫社会职能的表现。此举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够推动农产品、乡村旅游的销售及品牌塑造。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启动为起点,叠加促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把被抑制、被冻结的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加速经济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