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让老百姓更好地脱贫增收?目前还存在什么薄弱环节,从哪些方面来完善?
1月12日下午,政协重庆市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下简称“一号提案”)现场督办会议在市政府办公厅会议室举行,聚焦农村“三变”改革,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今年的“一号提案”为《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由民建市委会、民盟市委会、民进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联合提出,市农业农村委等14个单位联合办理。现场,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亚丽介绍了“一号提案”提出的背景和内容。“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杨亚丽说,“农村‘三变’改革取得的成绩要肯定,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
症结:四个“不”
直指“三变”改革薄弱环节
近两年,先后分两批次在重庆137个村开展试点,初步构建起“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三变+脱贫攻坚”等改革模式,探索试点出“土地股”“资产股”“现金股”“基建股”“管理股”等股份合作形式,助农增收效果日渐显现,为重庆农村改革探出了新路。
杨亚丽介绍,但在半年的走访调研中发现,重庆“三变”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是政策配套不完善。由于农村“三变”改革对象、利益多元,处于试点阶段,诸多政策亟待配套健全,缺乏完善的资产评估定价机制、成熟的评估制度和规范的评估程序等。
二是承接主体力量薄弱。农村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经营能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差,难以组织带领农民抱团发展。
三是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三变”改革需大量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队伍。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大多由农经队伍承担业务指导,但因机构改革,部分从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层农经站撤销,农村改革工作无固定的机构和人员。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对“三变”改革的认识不足、顾虑多。
四是农民顾虑多信心不足。
农民对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东“既爱又怕”,只愿分红,不愿承担风险,担心资金入股后有去无回。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农民对“三变”改革前景心存顾虑。
对策:四建议
让有实力担当的民企当“领头羊”
杨亚丽介绍,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号提案”也给出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需要优化完善指导意、优化财政扶持政策、优化金融优惠政策、优化税收减免政策、优化土地使用政策。
二是增强各方力量,培育壮大农村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有实力、有情怀、有担当的民营企业领头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实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工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实施现代乡村人才培育工程。支持“返乡、下乡、在乡”人才领头参与“三变”改革试点,鼓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干部回乡指导甚至参与农村“三变”改革,领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继续开展农技人才或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探索开展职业农民技术职称或技能资格评定工作。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三变”改革组织保障。建强村支“两委”。建立完善村支“两委”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探索创新,确保“三变”改革健康推进,增强农民信心,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委
“三变”改革试点今年将覆盖重庆10%行政村
针对“一号提案”建议,市农业农村委等14个单位给出了完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办理意见。
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介绍,从2018年开始,重庆分两批次共选择137个具备条件的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其中贫困村38个。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三变+乡村旅游”、“三变+康养休闲”、“三变+脱贫攻坚”等改革路径,创新了“土地股”、“资产股”、“现金股”、“基建股”、“管理股”、“特色风景股”等股权形式,助农增收效果日益显现,改革红利正在加快释放。
2019年实现农产品加工收入4606万元,乡村旅游收入20亿元,提供贫困人口就业岗位2871名,1.78万贫困农户成为股东、量化股金2295万元。
■提案建议:优化财政扶持、金融优惠和税收减免
办理意见:优化“三社融合”、“信用下乡”
针对“一号提案”提出的优化完善指导意见,优化财政扶持、金融优惠、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政策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委将选择1-2个区县开展试点;优化财政扶持政策,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的优质项目。
同时,优化金融优惠政策,以“三社融合”、“信用下乡”为重点,加强金融资源配置,满足各类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优化税收减免政策,依法减免相关税费,力争更多的税收支持和优惠;优化土地使用政策,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提案建议:实施“三大工程”,培育更多现代乡村人才
办理意见: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让更多农产品“卖全球”
“一号提案”建议,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现代乡村人才培育三大工程。
今年,拟培育出口创汇优质企业10家以上、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余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家庭农场2000个。
同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实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工程,争取中央资金8600万元,继续在19个区县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实施现代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专业培训、岗位锻炼、评价激励、待遇提升、服务引领等措施,引导青年人才参与“三变”改革试点,今年培训基层农技员500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300人,探索开展职业农民技术职称或技能资格评定。
■提案建议: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三变”改革组织保障
办理意见:每年面向优秀村书记招录100个公务员
“一号提案”提出整合改革队伍、建强村支“两委”的建议。
市农业农村委将整合改革队伍、建强村“两委”保障“三变”改革。
具体来说,将建立健全市农业农村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专题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打造“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建强村“两委”方面,深化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建立落实村干部“固定补贴+养老保险补贴+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奖励”待遇保障体系,全市每年拿出100个左右指标面向优秀村书记(主任)招录公务员,各区县每年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本土人才招聘一批事业编制人员,激励村“两委”干部担当作为。
■提案建议:增强农民的信心,确保“三变”改革健康推进
办理意见:2020年“三变”改革试点覆盖重庆市10%行政村
“一号提案”建议,增强农民信心、建立合作机制、稳步扩大试点。
市农业农村委将增强农民信心、建立合作机制、稳步扩大试点促进“三变”改革健康推进。
其中,针对农民顾虑多信心不足的情况,将加大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政策法规、改革步骤和关键环节、成功经验及效果、先进事迹等。
在建立合作机制方面,市农业农村委将重点推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推行“保底+效益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督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稳定契约关系,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作为鉴证方,强化合同约束和履约监督。
同时,在系统总结农村“三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力争今年(2020年)“三变”改革试点覆盖全市10%左右的行政村。
(记者 蒋艳 王倩 郭发祥 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