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走进重庆市石柱县悦崃镇悦崃村返乡创业人士谭成安经营的电子商服务中心,精加工后包装一新的黄花菜、竹笋干、干豇豆、土豆片、萝卜干等特色食品琳琅满目;走进旁边的精加工厂房,挑选车间、原料车间、清洗车间、烘干车间窗明几净,机械设备纤尘不染。
“我局与悦崃镇党委、政府为激发乡村人才活力,通过打好‘乡愁牌’,组织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创业,为实现‘人才振兴梦’走出了坚实步伐……”石柱县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典范 热土吸引“领航员”
幅员面积170平方公里的石柱县悦崃镇境内交通纵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有土司古城遗址、碉楼群等旅游文化景点。盛产优质稻米、辣椒、马铃薯等是全县的粮食生产基地。
悦崃镇党委书记党委负责人介绍说,该镇从地理优势、文化优势、惠民政策等向在外人员全景式推介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激发其返乡创业、回村任职的激情,达到了良好效果。
谭成安(前)组织务工村民在脆红李套种萝卜基地除草。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现年36岁的谭成安在广东务工期间经营过干黄花菜生意多年,对素有“席上珍品”“菜中之王”的黄花菜了如指掌。受家乡这块创业热土的吸引,他于2017年回乡创业,组建起了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电子商服务中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出了500亩黄花、600亩脆红李、200亩金荞麦、120亩葛根的种植基地。常年招收务工村民有50余人,其中贫困户30余人,带动143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有了谭成安的“领航”,悦崃镇在外的多位人士先后回乡创业,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优先配强“指挥员”
悦崃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针对优秀人才匮乏,缺少领导者、组织者和技术支撑者等问题,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乡土人才信息库、村级后备干部库,目前全镇已登记乡土人才148人,纳入后备干部库27人,打造了一支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队伍。
该镇通过选派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真事”且综合素质过硬的9名干部分配到9个行政村,同时挖掘乡村本土人才,不断充实到行政村任职,通过优先配强“指挥员”,引领乡村振兴。
悦崃镇水桥村居民点美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远眺白墙黛瓦、近看小桥流水、俯瞰房景交融,置身如世外桃源。这是近年来悦崃镇水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彩墨画。“水桥村作为一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冉隆尧这个‘指挥员’……”悦崃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说。
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以来,水桥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同时通过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水稻产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左右,让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实心村”。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育 打造振兴“技术员”
悦崃镇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农旅融合,依托专业合作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院坝会等宣传阵地,组织相关专家、“民间高手”“草根精英”,通过开展特色种植、现代养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专题培训,培养了一批在农村干事创业中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出了他们在人才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
何海清组织务工村民在季节性蔬菜基地劳动,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悦崃镇东木村现年56岁的何清海被村民誉为“草根精英”,他在返乡创业以来,组建了石柱县传群中药材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大黄200亩,已连续三年为39个建卡贫困户每年分红960元。
“在外创业时,我在重庆市内买了住房,但我是热爱家乡的这块土地,更喜欢农业工作,所以返乡创业一直我的梦想和追求……”现年56岁的何清海如是说。(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