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1月13日讯(记者 李文萍)今(13)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获悉,1-9月,重庆法院网上立案15万件,同时重庆法院正着力推动司法与科技全方位融合,打造“智慧法院新生态体系”,让人民群众成为智慧法院建设最大受益者。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明耀介绍,重庆市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其中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目标任务涉及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方方面面,贯穿法院工作始终,同时重庆法院将不断提升司法质量效率,通过公正高效司法促进形成公平有序市场,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
黄明耀表示,重庆法院积极推进诉讼活动“在线化”,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参与诉讼,开通“易诉”平台,运行“易法院”APP,当事人可网上立案、缴费、调解乃至开庭,实现诉讼活动“一网通办”。上线全域立案系统,当事人可异地申请立案或者办理诉讼事务。
在民商事案件审理上,重庆法院充分用好民商事审判“晴雨表”,依法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今年1-9月,重庆法院审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民商事案件22.88万件,同比上升16.8%。加大涉外商事和知识产权审判力度,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86件、审结426件,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05万件、审结1.67万件。在立足审判职能的同时,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大金融、房地产等纠纷化解力度,有效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领域重大风险。
“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黄明耀说,2016年至2018年,重庆法院受理执行案件68.5万件,执结64.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188.6亿元,和全国法院一道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执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今年1-9月,受理执行案件28.12万件,执结21.53万件,兑现标的额275.37亿元,执行工作保持高水平运行。
不断创新司法便民举措 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
据黄明耀介绍,重庆法院不断创新司法便民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不断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全面引入“驻院调解室”,为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组织进驻法院提供平台。制定民营企业商事纠纷、保险、证券期货纠纷等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在保险、婚姻、劳动争议等多领域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
二是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完善“分调裁审”机制,组建“速裁+调解”审判团队,研发繁简分流系统,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要求落实到位。今年1-9月,全市法院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0 %以上。通过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分流案件6.6万件,成功调解3万件。
三是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在全国率先构建“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工作机制,“1”即民营经济司法保护“16条”意见,“X”工作机制目前已落实9项。在全国首发《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详细列出10个方面53个法律风险点,为民营企业搭建风险“防火墙”。完善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机制,发布3批30件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批6件涉自贸试验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四是坚决兑现“让人民群众成为智慧法院建设最大受益者”的郑重承诺。推动司法与科技全方位融合,打造以“易诉”“易解”“易审”“易达”和“法智云”为核心的“智慧法院新生态体系”。今年1-9月,2387个调解组织、7972名调解员入驻“易解”平台,依托“易解”平台办理委派、委托调解案件4.4万件,调解成功2.3万件。建立覆盖刑事、民事、行政诉讼领域14类案件的类案智审平台,通过“标准化立案”“要素式审理”“结构化文书”“智慧化监管”推进审判流程再造,辅助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服务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助力营商环境国际化
黄明耀表示,重庆法院精准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促进中欧班列繁荣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法治支持。目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认真审理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积极研究探索陆上贸易铁路提单规则,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与自贸区仲裁中心等单位联建5个诉调对接平台,搭建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有序衔接、多元共治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他介绍,重庆法院构建了全国首例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重庆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2019)》,被纳入重庆重大改革项目可复制可推广计划。这套指数体系合理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等国内外重要评估方法体系,并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将为全市法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提供参照,通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参考,为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容纳广泛共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数体系”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