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梁平曲水镇聚宝村“候鸟归巢” 让村民看到乡村振兴梦

2019-10-21 14:34:0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在梁平区,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正逐步呈现,越来越多农民工“候鸟归巢”,搭上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用勤劳和智慧在美丽乡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就有这样一只“候鸟”,他在外多年,眼见家乡变化,毅然回乡“种地”。他叫王先文,他说,“在美丽乡村一定大有作为。”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曲水镇聚宝村王先文李子园的最后一批李子也销售一空。今年,王先文迎来了李子的大丰收,为了来年的好收成,趁着好天气,王先文又忙管护李树。

王先文个头不高,他剪着寸头,头顶上扎着一绺小辫,很潮,他爱笑,笑起来一排洁白的牙,很像喜剧明星“宋小宝”。要不是他皮肤黝黑发亮,根本想象不到他是一个果农。

王先文的潮,和他早年间干的职业有关。王先文1969年出生,家庭贫穷,初中未读完,便去沿海打工。随后,在广东开了一间理发店,给人剪头,一干就是28年。其实,理发店生意红火,王先文转行回乡种李子也是机缘巧合。

2008年7月,王先文从家乡带来了一些李子给广州的朋友们品尝。“没想到,在家乡非常普通的李子在广东却大受欢迎,那边七老八十岁的人都没有吃过这种李子,吃了还来问我要。”王先文觉得非常吃惊,在老家曲水,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李树,李子一点都不稀奇,在外地却如此受欢迎。于是,他便萌生出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王先文在修剪李树枝条。通讯员 蒋婷 摄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朋友的时候,却遭到了一致反对。

“你在外剪头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不晒太阳不淋雨,这么轻松,回来干什么哟!”

“农业不好做,风险大!”

“种李子,你没有技术,怕是赚不到钱!”

面对各种质疑,王先文表示,“也许我还能在外干十年,但落叶归根,始终是要回家的。家里的李子走不出去,是因为没有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我们可以在种植的品种上进行优化,选择不同的品种,延长采摘期……”看到王先文对种植李子做足了功课,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大家也不再反对。

2010年9月,王先文和妻子回到了老家,在辗转多个地方,还是决定在曲水镇聚宝村种植李树。王先文先后投入200万元,流转了26户村民300多亩土地。最开始,这片李子园并不像现在这样“规矩”,村民们常年在外务工,土地弃耕,灌木丛生,王先文请来2台挖机足足挖了3个月才平整出来。

“当别人知道我把这片土地流转来种水果时,他们都说我是傻子,大家觉得石谷子的土质不怎么出庄稼。但我知道,这种土质适合李树生长。小时候,我们都挑长在石谷子上的李子吃,很肥沃的土地长出来的李子反而不好吃。并且,这种土壤含钾量很高,李子口感会更好。”王先文说,干农业也要讲究科学,要有头脑,不能蛮干,他作为农村人还是有点经验。

但在几年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王先文的那点经验却显得微不足道,他走了不少弯路,摸了不少“黑巷子”。

最开始种植李子树,由于没有种植技术,先栽种下了3000株李子树全都死了,损失了十几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先文夜不能寐,整天呆在果园寻找原因。后来把死了树挖出来一看才发现,李树的根都腐烂发霉了,原来是因为栽种的时候树栽深了,雨水多,沤了水。于是,王先文拔了这批苗,又重新栽种,几番波折,终于掌握了栽种技巧:李树又怕旱又怕涝,因此,既不能栽深了,也不能栽浅了。

精心管护下,王先文栽种的第一批李树终于挂果了,在膨果期,为让果子长得更好,王先文给挂果的李树施肥。结果,结出的李子个小不说,口感也差。

后来,王先文才发现是施用化肥的原因,干脆不施肥了。在彭果期时,他请来村民给李树除草,并把杂草腐烂在树周围,给李树提供养份,这样结出来的李子不仅口感好,每年还节约了十几万元的肥料钱。“很多事情,你不进园子,你就发现不了问题。遇到的麻烦多了,经验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出来了。”王先文体会深刻。

走进王先文家的李子园,只见他家的李子与别家的很不一样,树形像一把伞,十分矮,并且没有主枝,这里面也是有不少的学问。

就拿修枝来说,一般人修枝都是剪小留旺的,但王先文不一样,他家的果树修枝都是把长得最好的去掉,留下弱小的枝条。很多人不解,王先文解释这是在平衡营养。把旺盛的枝条剪掉,弱小的枝条才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这样大家都能长出好果子,并且这样修枝后,不用疏果,还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事实证明,王先文家的李子确实长得好,良品率都在90%以上,单颗李子重量在50克左右。

为采摘方便,王先文更是大胆尝试,给李树动手术,他把每棵树据上8条口子,利用据口的距离使之弯曲45°的角,这样李树的枝干便弯曲生长。不仅矮化了李树方便采摘,而且可以防止营养过剩,进行营养回缩,极大地提高了产量。王先文算了一笔账,矮化后的李树,光是采摘,就节约了成本0.5元/斤,而他的园子在盛产期,产量约80吨,一个小小的发明,节约了不少人工费。

对于果农来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在丰收的时候,天气不好下雨,果子开裂。2014年,王先文第一批栽种的1000株李树挂果后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4万多斤的李子全部开裂卖不出去。王先文痛定思痛,他越发觉得选择好的李树品种至关重要。一次在去往巫山考察的途中知道有一棵李树抗开裂,于是,王先文花6000元高价买下这棵李树,回来学习嫁接技术,成功地通过嫁接栽种了6000棵。同时,在这个过程种,王先文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嫁接出来的李子,会晚成熟7-10天。同时,在李树品种的选择上,王先文也费了一些心血。李子不易储存,销售期限半个月左右,为了延长销售时间,王先文选择了不通的品种,包括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这样就把李子的销售延长到了3个月,也就是说,在王先文的果园里,6-9月都有李子卖。这样不仅控制了种植风险,也提高了效益。

正是这样用心用情用功,专注专业专心地去种植李子,王先文家的李子得到了消费者的喜欢和认可,除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之外,2019年,还入驻了重庆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巴味渝珍”。

“搞农业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要有实干精神,除了能吃苦,还得多动脑筋,还要有长远眼光和规划。”王先文回忆起近十年的种植经验,感慨很深。谈及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地说,把果园变公园,做精品果,让先文李子销售到全国各地。(通讯员 蒋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