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铜梁:城乡融合驶入“绿道”

2019-10-15 10:45:50  来源:新华网

打通城乡融合的血脉,既是目的,也是路径。

一场雨后,阳光从云朵的指缝间倾泻而出。无人机视角下的重庆铜梁城区的西郊示范片50公里绿道,就像一条彩带在田野上飘逸,将一个个村落、一项项农业产业连成了一串珍珠。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底。新华网发(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清早,重庆铜梁城区的西郊刚刚从沉睡中醒来,成王果业业主陈贵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往年八九月,算是苗木销售的淡季,而今年他却闲不下来。

“今年果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约20%。”算完账,陈贵虎有些吃惊。就在年前他还感叹生意快碰到了“天花板”,这也曾是铜梁西郊许多业主的隐忧,如今隐忧却变成了惊喜。

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产业是关键。从乡村产业来看,铜梁西郊并不差:

铜梁西郊散布着多个镇街,数十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和景区“比邻而居”,产业业态相近又各有优势。

然而以往,大家都是埋头发展各自“单打独斗”,并非不想合作,而是缺乏一条“串点成线”的路。这成了铜梁西郊产业发展的一个掣肘。

“挖掘和盘活乡村内部资源,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乡村产业抱团发展,以“融”产生化学反应,出现在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的构想里,“打通城乡融合的血脉,既是目的,也是路径。”

如今,西郊绿道正成为连接铜梁城与乡的纽带,缩短着城与乡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完善绿道功能,铜梁斥资6亿在绿道各段的重要节点上,打造了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农事体验中心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的提前布局,折射出铜梁对“绿道经济”的构想:把以往“单打独斗”的产业整合起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铜梁计划打造出一个西郊大景区,变绿道为“流动的风景线”。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底。新华网发(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补短板缩短“城乡路”

月上枝头,铜梁西郊玉皇村村民黎龙芳约了几个小姐妹在家门口新修的路上散步。路旁美人蕉接着格桑花,一眼望不到头;再远些,白墙青瓦的农舍镶嵌在刚收完稻谷的田野间。

“几年前,这条路不过是乡村土路。”黎龙芳说,“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改变,始于两年前。

2017年,铜梁在城区西郊规划了一条长50公里、宽7.5米的绿道环线,并将涉及的巴川、南城、太平、土桥、侣俸5个镇街18个村(社区)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围合面积达70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完善绿道功能,铜梁还斥资6亿元在绿道各段的重要节点上,打造了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农事体验中心等多个基础设施。

如今漫步西郊绿道,宽阔整洁的柏油路旁两侧鲜花绵延盛开,苗木基地、果园、池塘相间,恍若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大花园。

“最重要的是大伙都想通了,不能让绿道表面光,两旁的村庄环境也要跟得上才行。”黎龙芳说。

在玉皇村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一份贴在墙上的“农户与村里签订的庭院环境整治提升承诺书和村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制度”引人注目。

铜梁西郊的村民们自发在绿道沿线、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和丛生月季、野菊花、旱金莲等多年生开花植物,同时翻新墙面,参与乡村整治人居环境工作。

目前,通过政府采购苗木、村民自发栽种的方式,西郊绿道沿线科学搭配常绿、开花、变叶树种共计200余万株。

铜梁动员当地村民在绿道沿线栽花种草,整治人居环境,改造乡村的“里子”。目前,通过政府采购苗木、村民自发栽种的方式,西郊绿道沿线科学搭配常绿、开花、变叶树种共计200余万株。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底。新华网 刘磊 摄

“翡翠链”通向“富裕路”

绿道铺设好乡村的“面子”,但如何改造‘里子’,曾是村民们心头的一个大问号。

与大多为路犯难的乡村别无二致,“交通”一度是铜梁西郊的短板,羊肠小道在巴掌田、鸡窝地间打着转,数十个村子、产业在土路上走着“弯路”。

现在,包括陈贵虎的“成王果业”,“荷和原乡”、“牧堂纯草莓基地”、“黄桷门奇彩梦园”、“巴岳山玄天湖”等30多个原来分散的产业、景区,如一颗颗璀璨明珠被这条“翡翠链”串起。

一场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的旅游模式逐渐在铜梁西郊明晰。土桥镇镇长丁真兵深有感受,这几天他有些发愁,愁的是生意太好。

“以往景区游客主要来自铜梁本地,而今年来自重庆主城、周边区县的游客比比皆是,甚至不乏湖南、四川等外省游客。”丁真兵称,往年七八月旅游旺季,景区停车场上最多同时停上几辆大巴,而今年高峰时,足足有30多辆大巴一字排开。

丁真兵眉头有些“拧巴”,他视线所向,有几幢民宿正在加紧装修。民宿投用后,能暂时缓解景区“燃眉之急”,改善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会给村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西郊绿道的贯通不仅让各村子融合成一个大旅游景区,也让当地农业搭上乡村旅游的东风。

已是晚上7点,陈贵虎还未回家。绿道成“流量明星”后,前来他家苗圃咨询的人多了起来。为此,他引进观赏性的特色品种,培养盆栽果树对散户销售。

“预计明年将发展盆栽果苗两万盆,可以增收两百万元。”陈贵虎同时还准备发展花卉种植。

数据显示,目前绿道环线围合内涵盖了34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特色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种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等2.2万多亩。

有学者称,绿道推动了铜梁乡村资源的融合、重组,“绿道经济”已在铜梁萌芽。一个个铜梁旅游的“打卡地”吸引了超100万人次涌入西郊绿道观光、健身、休闲,带动沿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清早,重庆铜梁城区的西郊刚刚从沉睡中醒来,巴川街道成王果业业主陈贵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往年八九月,算是苗木销售的淡季,而今年他却没闲下来过。绿道修通后,来苗圃考察、“打卡”的客流激增。今年,成王果业果苗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比增长了约20%。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底。新华网 刘磊 摄

日子美接续“回家路”

产业有了却雇不到人,在以前,是不少业主的一块心病。长久以来,在农民进城的大趋势下,乡村一度处于“失血”状态。

“现在不一样了,不少和我一样返乡的人越来越多。”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王汝元说:“图啥?还不是图家乡日子越变越美,前景越来越好!”

王汝元在外做了40多年石匠,早就在城里买了房,这次回家乡帮忙建设绿道,看到老家建设如火如荼舍不得走了。最近他正忙着修整院坝,准备搬回来住。

西郊片区西来村的李关明,女儿女婿在铜梁城区居住,两人一个城市户口一个农村户口,了解到村里情况后,当即决定将小孩落户西来村。

“实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唐小平说。提升乡村生气,绿道只是最初的一环。

2019年春节刚过,一场“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招聘就在铜梁举行。

为“接”高学历人才回乡,铜梁还开出“给政策、给待遇、给出路”的条件,在工资补贴的基础上,开辟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铜梁还开展基层党建“扎桩工程”,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讲习所,从全区党员干部、党校教师、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聘专兼职讲师,持续开展本土人才回引。

近年来,铜梁共吸引5000余名外出群众返乡,打造出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接续出一条“回家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