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丰都:大力发展龙眼种植 龙眼产业助力库区移民增收

2019-10-11 14:08:25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近几年,组上几乎每户农户都栽种有数量不等的龙眼树,目前成年树都进入了盛果期,平均每株可采摘果子五六十公斤,收入五六百元左右。龙眼已成为部分农户家主要收入渠道。”昨(10)日,重庆市丰都县名山街道农花村村民高华荣,一边采摘自家龙眼,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如今正是龙眼成熟采收时节,不论是被重庆市命名为“龙眼之乡”的兴义镇,还是名山、湛普、高家等沿江两岸的其他龙眼种植乡镇(街道),果农们都忙碌了起来,有的将采摘的龙眼弄到市场上销售,有的就地“现摘现卖”,还有的利用交通便利,讲好价格后,让顾客自行到地里采摘。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对果农来说,就是尽快把龙眼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

填补库区产业空虚化

“以前,兴义镇种植龙眼树的农户并不多,效益也不显著。自三峡水库蓄水后,为帮助村民特别是后靠移民增收,镇上才开始大力发展龙眼种植。截至目前,长江、泥巴溪、杨柳等沿江各村90%以上农户家种植有龙眼树。”兴义镇宣传委员江素萍说。

追根溯源,兴义是丰都县龙眼种植最早的乡镇之一,而该镇龙眼是以泥巴溪村为发源地,逐步扩展到长江、杨柳等沿江各村。兴义镇也因此成为丰都县龙眼产业核心区,2006年,该镇被重庆市命名为“龙眼之乡”。 龙眼也因此成为该镇支柱产业。

果农采摘龙眼。通讯员 李达元 摄

“兴义镇龙眼产业的规模发展有三次机遇,一次是2004年的移民扶贫项目,一次是2007年的绿化长江工程,一次是森林工程。目前,全镇共栽植龙眼树达1万亩左右,基本形成了海拔300米以下的长江库岸产业带。”江素萍说。

在兴义镇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丰都县长江两岸的高家、湛普、名山等其他乡镇(街道),也把龙眼作为库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龙眼树面积5万亩。龙眼产业也因此被纳入丰都县“1+6+X”产业体系中的“6”之一,填补了库区产业空虚化。

全部挂果产值3亿元

据了解,在兴义镇泥巴溪村,有10多株盆口粗的老龙眼树,几乎年年挂果,每株树龙眼产量在300公斤以上,卖果子的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

汶溪村是高家镇重点移民村,也是龙眼产业村。近几天来,该村一组村民秦大秀也和其他种植龙眼的村民一样,将自家树上的龙眼采摘后就地出售,年景好时,可收入4000多元。

该村种植的龙眼树,大多是从福建引进的大乌元、石硖、九月乌等优质品种,这种龙眼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清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有从四川泸州引进的玉玲珑、蜀冠、泸丰等品种,同样具有颗粒硕大,肉脆香甜、果肉透明,不流汁等优点,而且产量较高。

果农销售龙眼。通讯员 李达元 摄

“一株成年龙眼树占地虽然只有几平方米,但它创造的产值却是几百上千元。”汶溪村村干部谭金刚说,该村沿江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有龙眼树,总面积达1600亩,在大年正常挂果的情况下,总产量可达到1000吨,实现产值800万元。

笔者初略算了下,丰都县5万亩龙眼树,按亩均产量1000公斤计算,待全部挂果盛产后,预计总产量可达到5万吨,年产值就是3亿元左右。

提档升级延长产业链

“经常有村民问,你家的龙眼为啥挂果均匀、果实饱满壮硕?我便告诉他们,每年龙眼树挂果多与少、优与劣,是和果园的管理密切有关。”兴义镇杨柳村果农冉河田说。

俗话说“三分栽种、七分管养”。近年来,随着该县龙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果农却是亦喜亦忧,喜的是龙眼树成了“摇钱树”,成为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忧的是,部分龙眼品质较差,加上集中上市,没有竞争力,卖不起价钱,增产不增收。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龙眼种植乡镇(街道)的农服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果农加强果园管理,包括修枝、疏花疏果、清园、施肥、杀虫等,重点是对果园内的老品种进行嫁接改良,并淘汰部分老化的品种。”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唐代贤说。

龙眼销路也是摆在果农面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各龙眼种植乡镇利用淘宝网店,通过电商平台向外地大力推销龙眼。“丰都龙眼”是兴义镇注册的商标,还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因此,该镇网上销售龙眼火爆,破解了果农销路难题。

据了解,目前,丰都县正在引进龙眼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龙眼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破解库区产业空虚化的主导产业。(李达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