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点翠山川”改变的不止是山山水水

2019-09-30 10:44:06  来源:重庆日报

进入9月以来,黔江区五里乡胡家坝社区程举超一家,一直都在桑园里忙碌,为接下来的养蚕做准备。“精心管护下,桑园一年比一年茂盛。”9月19日,正忙着割桑叶的程举超介绍说,他家种桑100多亩,这两年每年都养蚕210多张,一年卖茧可获益30多万元。“桑树林下好乘凉!”如今,种桑养蚕,已成为老程家最重要收入来源。

在当地,背靠桑树这棵大树“乘凉”的还有很多。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工程项目的推动下,胡家坝社区12户贫困户依靠种桑养蚕顺利脱贫。而在市级深度贫困镇金溪镇长春村,则发展起2700多亩蚕桑及林下产业等,将“颜值”转变成“价值”,蚕桑产业正成为全村脱贫的支柱产业。

“这都源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黔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退耕还林,农户除了能享受国家补助,还可以从林产业、林下种植养殖中获利。可以说,退耕还林为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搭建了一所‘绿色银行’。

”自1999年我国退耕还林揭开序幕以来,黔江先后实施了两轮退耕还林,2000年第一轮退耕地还林23万多亩;从2014年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至今,该区又实施退耕地还林20万亩。2018年,黔江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

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是过去黔江区群众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大规模退耕还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发展经济林及林下产业,黔江区则培育出桑蚕、水果(脆红李、猕猴桃)和木本油料(油茶、核桃)等支柱产业,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前一轮退耕还林中,黔江因地制宜以生态和经济兼顾的杨树、桑树、核桃树等作为主要造林树种,让退耕农户在补助期满后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黔江立足保护三峡库区重要水源地,扶持群众发展蚕桑、银杏、优质高端水果等产业。

退耕还林,让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同时,也对黔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水市乡的“退耕户”朱训娥就有滋有味地吃上了“旅游饭”。实施退耕还林,让全村周围的大山都披上了绿装。来村里消夏避暑、吃农家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朱训娥利用自家房屋开办的客栈,18个床位在夏天几乎天天爆满。按每个房间60块钱,朱训娥一个月收入近2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截至目前,黔江区桑蚕茧及丝绸总产值已超过4亿元。此外,该区依托退耕还林,与林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已发展优质桑园8万亩、水果(猕猴桃、脆红李等)4.2万亩、木本油料(油茶、核桃等)4.37万亩。

退耕还林20年,黔江“种下”片片青山扮靓生态的同时,更收获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