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秀山县岑溪乡两河口村贫困户姚福举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9月9日讯 记者张宗分
姚福举在黄蜀葵基地忙着采摘鲜花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姚福举就背着喷雾器,扛着锄头,带着妻儿出门了。今天上午他要到油茶基地去打药除草,下午再到辣椒基地翻土松地,妻子要到黄蜀葵基地带领工人采摘鲜花,大儿子要进城采购装修材料,小儿子要去后山放牛。全家四人分工有序,各负其责,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
姚福举,1973年10月出生,现年46岁,初中文化,家住岑溪乡两河口村大山深处。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姚福举依靠勤劳的双手,实干苦干,全家齐心协力致力于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姚福举发展了220亩油茶基地,并套种了50亩中药材黄蜀葵、30亩马铃薯、6亩辣椒,办起了存栏15头黄牛的小型养殖场,通过合伙发展、基地务工的形式带动姚福金、姚华荡等1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
走南闯北 学技谋生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年仅18岁的姚福举当然也不满足于生活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偏远小山村里,他决心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于是也加入到打工大潮中,开始了他6年走南闯北的打工生涯。他先后到贵州、湖南、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做过长工、建筑工,跑过车,进过厂,为了生计,四处奔波。1997年,24岁的姚福举在父母催促下回到家乡,经媒人说媒与邻村的张兰仙结婚,第二年生下大儿子姚良福,第三年生下第二个儿子姚良宽。为了照顾妻儿,姚良福决计不再外出打工,准备在家创业做点小生意。他便寻人学习制作杂糖、卤菜技术,学成后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在家开起了小作坊,生意也比较红火,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成问题。
牢狱之灾 一贫如洗
2005年,姚福举妻子又怀上了小孩,一家的开支逐渐加大,为了挣更多的钱,他和朋友合伙前往浙江租房经营杂糖、卤菜的生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和朋友刚到浙江不久,生意才开张,因为朋友与人在公交车上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他忍不住便出手相助打伤了人。由于事态后果严重,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六年半。入狱后,他积极改造,最后提前两年刑满释放。在释放前夕,监狱长语重心长地给他说:“你现在已经36岁了,这四年半的时间你至少已经落后外面的人十年了,出去了可得洗心革面好好干,才能追赶上别人啊!”
2009年,姚福举出狱回到家中,看到父母已经年老体衰,妻子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离家时还在妻子肚子里的小儿子已经3岁了,病殃殃的,面黄肌瘦,自己多年打工及做小生意赚的钱早已用完,还欠了不少债。他和妻子抱头痛哭,彼此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他想象不出这四年半妻儿及父母是怎么度过来的,接下来的日子又该如何度过,他重重地捶着自己的胸口,深深悔恨自己一时冲动给家人带来的不幸。
姚福举说,出狱过后的这几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最贫穷的日子,家中人口多,父母年老多病不能劳动,妻子患妇科病病情严重需要经常住院治疗,家里经常会断粮,也买不起油盐,饥一顿饱一顿的是常有的事,过年时连水果都买不起,两个孩子读书都是靠政府救助解决,完全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2013年,家中第二个小孩溺水身亡,雪上加霜,全家人更是陷入万分悲痛之中。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只有靠勤劳才能改变命运。姚福举深深记住了监狱长的对他的叮嘱,此时全家的希望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他决不能倒下,于是他立志改变贫穷,重新树起干事创业的信心。他借钱承包土地广种庄稼,发展养殖土鸡,规模逐渐扩大,从200只到500只,再到700只,挣到钱后又开始养猪,最多时有8头母猪,60多只猪崽,10余头肥猪。他说也许是上天同情他的付出和艰辛,这几年运气好,喂出来的猪刚好遇到好市场,卖上了好价钱,债也还清了,吃和穿是不用愁了。
姚福举与妻子张兰仙在辣椒基地除草松土
发展产业 脱贫致富
市场风险终究不能预料,后来遇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姚福举不得已只有放弃养殖,幸好自己年轻外出打工时学到了泥水工的手艺,于是便重操旧业在附近干起了泥水工。这时虽说吃穿不成问题了,但小孩读书、妻子看病依然还存在困难,姚福举一家仍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4年,姚福举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随后岑溪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对其一家制定了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落实相关扶贫政策,鼓励其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拓宽发展经济的思路,引导发展种养殖产业。两个孩子享受了教育资助政策,妻子张兰仙享受医疗政策,病已痊愈。2017年落实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引导下,姚福举和贫困户姚福金合伙在村扶贫互助协会每人贷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立起了22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2018年两人各自获得了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随后又获得农委土地整治工程补助12万元,林业局油茶管护补贴9.6万元。为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做到长短期结合,增加收益,姚福举今年在油茶基地上套种了50亩中药材黄蜀葵、30亩马铃薯、6亩辣椒,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约17万元。他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也搞起了养殖,2017年开始养殖黄牛5头,现在发展到存栏15头,打算今年出栏4头,可实现收入约3万元。他说,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发展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信心倍增,一定要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幸福路上 不忘党恩
我们此次去姚福举家中走访时,他大儿子正在忙着装修客厅。姚福举介绍说,大儿子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有点遗憾,但在县城里一家装修公司学搞装修,也算是学得了一项谋生本领,这次回来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装修我们的新房子,效果还不错,说实话还真挺佩服这小子能干。
“你现在又是种植又是养殖,规模还不小,你怎么忙得过来呢?”笔者问道。
姚福举说:“农村不比城市,小孩不用做事,在我们家是全员上阵,平时我主要负责种植基地,老婆主要负责看牛,周末和放假时,我的小儿子就负责看牛,老婆和我就到基地干活。”我们问:“你小儿子读几年级了?这样没有休息时间会影响学习吗?”他说:“他在新星中学读初一,读的是实验班,成绩还不错,他很听话,也很懂事,白天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晚上做作业到深夜,从不叫苦叫累,不像别家小孩整天玩手机、看电视。”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想想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给什么,从不会体谅家长的辛苦,哪里知道农村孩子读书和生活的不容易。
此次走访贫困户姚福举家,最让我最感动是他勤劳的品质和摆脱贫困的坚强意志。他说,在农村不吃苦是不行的,要怀揣梦想,心中有目标,要有彻底改变命运的意志,不要事事都望着政府救济,只要大家都能像我这般舍得拼,如果不是出现重病和天灾,脱贫致富就能早日实现。
现在,姚福举家早已脱贫走上了致富路,但他始终不忘党恩。他说,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老百姓,村组公路通了,种地也有种粮直补了,老人有养老金了,学生上得起学了,病人看得起病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只要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后记:“扶贫先要扶志”。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秀山县涌现出了很多像姚福举这样的脱贫典型。他们坚决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心态、“靠人来救济”的依赖观念、“要钱还要物”的功利想法,通过自强不息、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他们以自身的脱贫事迹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更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加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