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 杨本森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讯 记者 李朋 刘早生 特约通讯员 梁婷
永川英山标准茶园
食用菌种植培训
永川五间西瓜大棚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涉及面广,头绪繁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多,但其中首要的是“人”。人才兴则乡村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重庆市永川区自2018年5月确定为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试验示范区以来,立足区情实际,念好“引、育、用、留”四字经,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乡村人才队伍,为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当好“探路者”,种好“试验田”,贡献“永川智慧”。截至目前,永川区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4.8万人,集聚高层次专家及团队100余个,认定民间乡土人才33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6800余名。
本刊记者就永川如何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等方面对永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杨本森作了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永川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主要思路。
杨本森:永川区作为重庆市惟一的乡村人才振兴单项试验示范区,担负着为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探索与示范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以农村产业人才培育工程、农村管理人才建设工程、农村服务人才优化工程、区外人才外引回引工程、社会人才下乡帮扶工程等五大工程为重点,强化乡村人才振兴,重塑乡村产业从业者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人才结构合理、领创领富人才活力十足、乡村实用人才数量充足、全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形成一批有成果、有内涵,在重庆市乃至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和工作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永川区在打造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等特色产业方面成效显著。请您谈谈永川区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打造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群。
杨本森:2018年永川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茶叶新增基地1万亩,总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量7000吨、增长12.9%,总产值7.38亿元、增长12.5%;食用菌袋栽达到1.3亿袋,总产量6.5万吨、增长8.3 %,总产值7.5亿元、增长6%;名优水果种植总面积达到23.2万亩,总产量16.2万吨、增长1.25%,总产值5.5亿元、增长5.77%。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永川区主要采取了以下主要举措:
1.开展茶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为乡村产业振兴提质。今年1至4月,区农业农村委集中培训中青年茶叶生产带头人35名,以茶研所为技术支撑,采用“理论+实践+考察”的培训形式,对永川区的中青年茶叶生产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从政策、技术、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同时组织前往贵州湄潭、湖北恩施等特色茶区考察学习茶园标准化、机械化管理技术和茶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壮大茶叶产业人才队伍。
2.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群体,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效。2018年,永川区压新培育家庭农场112个,种植养殖大户352个。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国家级示范农场6个。争取上级项目资金68万元,支持9个家庭农场发展。规范发展合作社45个,3个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社。争取国家级项目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5个国家级示范社建设。
3.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技能,为乡村人才队伍增量。坚持“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完善制度、提升质量、强化效果”的原则,结合永川区养殖行业转产培训,开设食用菌种植、茶叶种植、花椒种植、农产品营销等专业技术培训,2018年举办培训班23个,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56人,其中认定初级381人、中级275人。按照初级新型职业农民补助2000元、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补助3000元的标准,为新认定的180名新型职业农民足额发放补助资金。从获得职称评定的职业农民中优选30人参加重庆市级创业创新培训,15人参加重庆市青年农场主培训。通过培训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
4.打造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速。一是组织永川区乡村振兴主要部门和23个镇街的分管领导,到市外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二是与区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对全区206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开展乡村振兴集中培训;三是组织培训永川区农业系统干部465人次。通过学习培训,打开思路、提高认识,极大地提高了“三农”干部工作能力。
记者:永川区在用好乡村人才,留住乡村人才,鼓励乡村人才创业方面,作出了哪些积极探索?
杨本森:2018年,永川区新增返乡创业3107户,同比增长7.2%;农民工返乡创办市场主体达20996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1户;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83000人;返回本乡本土创业兴业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劳务经纪人等300人;从乡镇外引进到乡村的医生、教师、技工等各类人才55人。五间镇现代农业返乡创业园和十里荷香返乡创业示范园被评为重庆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永川区被国务院办公厅授予“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称号。
1.丰富平台载体。强化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22个,其中国家级3个;累计孵化企业3500余户,其中,返乡创业960户,带动就业1.3万人,全力打造返乡创业项目品牌。成功打造了以“渝创渝新、智汇永川”“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成功举办了永川区第四届创新创业节,现已吸引5000名创客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育指导500家乡土人才创业实体实现创业梦想。
2.加强合作培训。永川区政府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乡村人才培养开展校地合作。依托重庆文理学院建立重庆乡村振兴学院,开展永川区乡村人才振兴评价体系和标准课题研究。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镇街和单位挂牌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市级田间学校和重庆市专家工作站。
3.带动创业扶持。永川区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等的补贴补助近20种,包括家庭市级示范场补贴,水稻、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新型职业农民扶持等政策,在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给予补贴,对永川区主导的特色产业的对象给予补贴,对相应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和培养,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带动农村就业。
4.强化保障措施。一是组织保障。成立“永川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试验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二是投入保障。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激励保障。鼓励人才到农村工作,对长期在农村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科技、农技推广、医疗卫生、乡村学校教师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四是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永川区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乡村人才能创、金融扶创、平台促创、服务助创、文化引创等有效保障机制。五是平台保障。建立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用农村资源信息平台集中农村资源资产、人力资源、信息和技术咨询等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建立区、镇(街)和村(居)线下网点。六是制度保障。建立推进情况报告制度、中期评估制度、考核监督制度等。七是舆论保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和重庆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重大部署,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
记者:在推动人才振兴进程中,永川涌现了哪些典型?探索出哪些鲜活经验?
杨本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中,涌现了如谭林、蒋平、曾胡鑫、陈邦琼、张优华、张正群等优秀典型事迹。永川区围绕永川区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培育方式,以学员需求为重点,采取四个“结合”,有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849人。
一是结合“拓展训练”培育会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学员到石笋山、黄瓜山等训练基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贯穿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文明礼仪、阳光心态等内容,增强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团队创新思维。二是结合“社会化服务”培育能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结合永川区粮油生产、茶叶夏剪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能力培训,截至目前,组织1226名学员参与其中,培养了永川区第一批会操作“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结合“田间学校”培育善动手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9所,按照“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安排培训,累计组织农民田间学校学习2000余批次,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突出培训效果,发挥阵地作用。四是结合“互联网+”培育懂电商的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互联网+”知识纳入学习内容,手把手教授如何浏览和发信息,如何开网店、微店等,有效提升学员市场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