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藤茶要用两杯水来泡,一杯开水冲泡,一杯白水尽饮。
碗口溢满,冲泡开的藤茶,味苦,再饮一杯白水,味甘。
“这穷乡僻壤,亏了这一颗茶才有得现在的‘甜’日子。”今年42岁的安祥洪是艾坪村的村主任,微信取名“塞上藤茶”,每天朋友圈里就发一件东西——藤茶。
事实上,藤茶并非他一个人的事业。而是整个黔江区邻鄂镇艾坪村的“金叶子”。
藤茶的来头可不小,10斤“生叶龙须”售价高达1000元,是带动整个艾坪村致富的“顶梁柱”。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300米的高山地区自然环境中,而且对环境、气候要求较为苛刻。用它制作的藤茶,因含有一种天然植物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又被称为“黄酮之王”。
艾坪村本不是一个贫困村,2014年,村里建卡45户245人贫困户,到2019年,这45户贫困户均全部脱贫。仅有3户近年来因病致贫的贫户。
但2016年以前,艾坪村的村民收入其实并不高。
“条件差一点的,一年收入千把块钱。”安祥洪告诉记者。农村没项目,农民就只能墨守成规地每天望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吃饱喝足后就安于现状。想致富,根本是“痴人说梦”。
要想改变现状,跳出现阶段的束缚,就必须给艾坪村“量身定做”一个新的农业项目。
安祥洪经过多方面考察发现,藤茶目前具有非常大的销售市场,而艾坪村海拔1050米,拥有种植藤茶的绝佳环境。
打铁要趁热。
安祥洪毫不犹豫地从张家界引进36万株藤茶,种植面积达200亩。
万事开头难。
光引进藤茶,由谁来种植呢?传统农村守旧思想严重,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低,更何况没有技术支撑,种植藤茶绝非易事。
安祥洪一方面向黔江区农委汇报,另一方面则在村里挨家挨户进行沟通,对有意愿种植藤茶的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经过自身努力与黔江区农委的帮助,艾坪村的藤茶种植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实事证明,安祥洪的奔波没有白费。藤茶的收购价格逐年升高,销售渠道贯穿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藤茶一下子就成为村里的“香饽饽”,曾经“不待见”藤茶的村民,甚至主动找到安祥洪讨教种植藤茶的“秘诀”。藤茶种植面积逐渐从200亩,发展到500亩、1000亩,种植范围从艾坪村扩大到整个邻鄂镇……
2017年11月,村里成立重庆市黔江区览码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全村村民持股分红构架,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联合社注册资金215万元,投入集体资金29.8万元。有16名在职职工,并于同年年底完成集体经济确权登记、土地流转和选种引种工作。
“村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或是种植藤茶获得收入。有的村民担心销不出去,就通过务工获得报酬。”安祥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长期在这里务工,一个月的收入有2000多块钱,还有五、六亩地流转给基地,一年四季算下来,还是有两万多的收入。
不仅是艾坪村,现在整个邻鄂镇都将藤茶视如“珍宝”,藤茶已经成为全镇最大的一个绿色产业,并注册“碧之藤”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当前藤茶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总产值700多万元。带动全镇200余农户参与,每年能为这些农户增加15000元的收入。
“接下来,艾坪村还将通过建设‘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安祥洪告诉记者。
苦累皆尝定会有回报。
如今的艾坪村,已然过上了“苦后回甘”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