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脱贫攻坚区县行·奉节篇(八)】整容式改革后,这个村有了一面“最美”笑脸墙

2019-07-26 13:52:1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李文萍

在奉节县康乐镇土坎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一面硕大的笑脸展板吸引了来往人群。

展板上定格了40多张男男女女、年长年少的笑脸,每一张或羞涩、或灿烂笑脸的背后,似乎诉说着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的追求。

作为市级深度贫困村,过去土坎村村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常年持有“一张苦瓜脸”,但近几年,人们发现土坎村的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巨大的转变背后,到底充满了怎样的幸福力量?

一切,得从土坎村的一场“整容式”变革说起。

安居·家家都是小洋楼

“每次上厕所,都得找个石头踩着。”向图正是土坎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居住在有着四五十年历史的土房子里,家中的厕所连着猪圈,臭气冲天,地上混着脏水和蝇蛆,每次上厕所都得小心翼翼。

他的情况并非个例。在7.5平方公里的土坎村里,大多数村民家都是旱厕,常常连着猪圈或羊圈,没有任何排污设施,粪便直排堰沟;厨房的地面灶台用泥巴堆砌,常年的柴火烟熏得墙面漆黑;院坝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生活居住环境恶劣。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按照要求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土坎村以场镇主干道沿线42户房屋进行试点,在全村掀起了“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和建花台”的“四改一建”行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建委设计标准,组织施工队伍建设。

“我们几十年都是用的这个土灶。”

“这个房子几十年住过来了。”

起初,村民们对于住房改建抵触情绪浓烈,一方面是由于常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补贴不能完全覆盖改建费用。从做动员工作初到两户村民改建成功,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前后花了9个多月,召开40多次群众会议。

“改建后的厨房贴了瓷砖,干净又美观;厕所内安装便槽和冲水箱、面盆;院坝硬化5公分混凝土,居住环境大变样啊!”村民们看着邻居改建好的居住环境,感慨“比城里人的生活都更舒适”,纷纷同意了住房改建工程的施工。

2018年,土坎村人居环境改造再次提档升级,在“四改一建”的基础上增加“立面改造”,形成“五改”院落改造工程,同时建设团包、龙井湾、向家院子三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目前,土坎村在家农户房屋改造达到100%。

行走在土坎村的场镇,一条干净硬化的公路不断延伸,路旁是一幢幢草黄色的小洋楼,房屋旁通常围着一些栀子花、牡丹花之类,给人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温暖的乡村风貌。

宜居·垃圾兑换银行

“现在街上的垃圾都没有了,有时候有一两个瓶子,村民就会自动捡了。”党支部书记杨学军说。

然而,过去土坎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现象突出,村里的白色垃圾成堆,塑料制品、玻璃、陶瓷碎片等随处可见。

为了彻底改善村里的环境卫生,建立美丽乡村,土坎村着手清运村里的白色垃圾,同时以农户和公共区域为重点,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摆放垃圾箱,给农户发放垃圾桶,引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可回收的垃圾由镇上清运车集中清运。

而对于金属、塑料瓶、纸箱、玻璃瓶等可回收的垃圾,土坎村推行“垃圾兑现银行”积分制,1个积分相当于0.01元。不同种类的废品可以攒不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可兑换生活用品。

比如,一个塑料瓶为4个积分,相当于0.04元,当积分达到100分时,可兑食用盐一包,2000分则能够领取电饭煲一个。


在杨学军看来,土坎村推行“垃圾兑现银行”的创新做法,既有利于农村垃圾逐步减量化,又有利于养成村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减少资源浪费,形成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土坎村村容村貌,解决农村污染治理的难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目前,土坎村“垃圾分类银行”的商品已覆盖卫生纸、味精、酱油、洗衣粉等40多个生活用品,村民垃圾兑换积分达300多万分。

乐居·苦瓜脸变最美笑脸

在土坎村,每家村民的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光荣榜挂牌”,上面有着清洁家庭、孝德家庭、致富能手、文明家庭四个选项。这是土坎村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培育文明乡风而展开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村里老党员组成自治协会,对每户农户定时进行评比,每通过一项评比获赠一颗光荣榜贴星,当村民聚齐清洁家庭、孝德家庭、致富能手三颗光荣光荣榜贴星,才有资格继续参与文明家庭评选,最终获选的文明家庭将被集中表彰并发放奖金。

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过程中,村民胡昌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过去,他生活卫生习惯较差,家中的锅碗瓢盆到处乱摆,屋里的垃圾随处乱扔,床上脏衣服堆积成山,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亲自上阵”引导和村民们的监督,胡昌国也学会整理,家中整洁干净、东西摆放有序。

“如今的生活真是好!”居住着改造过后的新家,看着越发干净美丽的村庄,胡昌国时常发出感叹。

土坎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过去去县城得走羊肠小道,三十公里的路程要走六七个小时;缺乏产业基础,全村三分之二的人搬走或者外出务工,村庄寂寥而破旧。

“那时候村民的怨气可大了,每天都是一副苦瓜脸。”

近两年,土坎村公路硬化里程达到30多公里,摆脱过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况;手机信号实现全面覆盖,村民们看得了电视,上得了网,听得到广播;村里医疗系统逐渐健全,配备了村医,方便群众看病吃药,实现了小病不出村;还整修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活动室,新建土坎文化广场80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塑胶篮球场、购置健身器材,方便群众休闲娱乐。

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土坎村因地制宜发展了血橙、油橄榄、辣椒、山羊、生猪等特色产业,畅通了村民们的致富渠道,曾经外流的村民逐渐回村发展产业。

“现在村里的条件好了,生活富足和温暖,大家精气神都比较好,每天都是笑哈哈的。”

爱好摄影的杨学军长期拍摄土坎村的风貌,他的镜头记录了土坎村村民面貌的巨大转变。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土坎村展开了一场人居环境治理的深度蝶变,变成了“安居、宜居、乐居”的美丽乡村,其探索堪称一场“整容”般的变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