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以棋明智 乐在“棋”中

——记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围棋特色
2019-07-11 10:03: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江山 张艳
围棋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起源于中国远古,广泛流传于今世。琴、棋、书、画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的趣味性、竞技性、逻辑性恰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合作交流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围棋进入课堂非常有必要。浙江省嵊州市鹿山小学秉承“文明、进取、合作、创新”的校风,本着“琢玉鹿山,成器天下”的办学理念,以围棋为办学特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为把鹿山小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围棋特色的现代学习型学校而不懈努力。

“百年鹿山蕴秀异,千古围棋竞风流。”鹿山小学是全国棋类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业余围棋学校,全国围棋特色学校,一方黑白天地,竞显满园春色,名誉校长马晓春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围棋殿堂,这是鹿山的骄傲,12岁棋手童梦成2008年入选国家少年围棋队,这是鹿山的自豪。

对于鹿山而言,围棋是师生共享的符号和关注点。学校以围棋教育为主体,秉承“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的核心理念,把校园建设成人文气息浓郁的学苑。鹿山处处都有围棋的影子:各楼科室牌独具创意呈棋盘棋子椭圆形,星光灿烂小棋手风采墙和围棋文化活动墙,教学楼消防设施巧妙美化成“围棋定式、棋经棋谱”,综合楼推出“棋廊”“围棋名谱大汇展”。2009年,学校完成了围棋苑的建造,建设了世界围棋名人廊、围棋名家名言展。一个个创意,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是智慧的殿堂、人才的摇篮。人生如棋,浓郁的围棋特色,处处告诉孩子们这样的人生哲理: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精彩的棋局靠自己谱写,美好的人生也需要自己来走,愿每个人在361个交叉点上走出人生精彩的棋局。至此,“人文鹿山,特色鹿山”的棋韵校园形象逐渐形成。

名师引领

教师成长的“加速度”

鹿山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今已有115年历史。1990年被命名为浙江省业余围棋学校。“名师能出高徒”。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练,这两名教练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高超的棋艺水平,裘德安老师是绍兴市棋王,全国十佳教练;董可羽老师也是绍兴市棋王,曾在全国围棋业余大赛中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校充分发挥这两名教练的示范辐射效应,分批不定期地开展教师围棋培训。由围棋教练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围棋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的下棋指导,培训班结束后,考核,比赛。以后每隔两到三年,根据学校实际,启动新的“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培训,让鹿山的教师人人懂围棋,人人会下围棋。围棋走进了鹿山的每位教师心中,围棋教学在鹿山校园如一朵奇葩灿然绽放。

如果说,做实围棋培训是打好围棋特色教育的基础,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中坚教师团队则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直接保障,学校走出了喜人的三步战略。

一是以鹿鸣互助成长团队促进新教师健康成长。在教龄三年及以下或调入本校未到三年的教师中组建鹿鸣成长团队。每周一“三固定”:固定时间、地点及教研模式。

二是以打造鹿山团队引领集团教师幸福成长。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组建两类团队:一类是蜜蜂团队,如鹿鸣最美讲师团、鹿鸣微课工作坊、科研工作坊等;一类是蝴蝶团队,如摄影团队、书法团队、围棋团队、葫芦丝团队、健身操团队等,以团队凝聚人心,以团队促进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是以开设鹿山教师微课堂推进教师多元发展。继续推行周一的教职工会议“三美在会”,促使教师发现美、点赞美、鉴赏美,形成正能量。另外,开设展示教师一技之长的微讲座,给教师一个展示平台,给教师一个充电平台。

培养文化自信

开发鹿山围棋教材

黑白通天地,变幻无穷极。通过围棋纹枰纵横的黑白世界,我们能体会到一个绚丽壮观的文化系统和博大精深的哲学系统。所以鹿小人坚持把围棋这种传统文化教育引进校园,并研发出与校本实际相契合的围棋教材,让鹿小的孩子从小就培养文化自信!

学校成立了围棋教材编委会,设计开发了一套鹿山围棋教材,整合围棋教练、语文等专业教师,体现“整合课程”特点,体现围棋文化教材编写特点:一是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写从易到难,逐步上升。二是凸显“鹿山+围棋”的特色。每一课的板块序列把学习围棋技能放在首位。各学科在素材选取上,力求选择能反映鹿山百年底蕴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活动中生成的鲜活作品等,彰显鹿山学子的围棋范儿。三是弘扬“最中国+最嵊州”的传统文化。四是呈现“综合+活动”的特点。每一课的板块有较强的学科融合性,不是单一的围棋技能教材。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相关内容,在活动设计上加强实践体验。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版面图文并茂、导语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情境性。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已然是春风扑面来。学校与时俱进,开辟了“鹿山微课堂”。从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共历时一年多,每课时都由专业围棋老师精心撰写脚本并讲授,信息技术老师拍摄并后期制作,再由“鹿鸣成长互助团队”分期发布于学校公众平台,让学生不仅在家能学围棋,更能带动家长一起下围棋。截至目前,已发布“鹿山微课堂”27节围棋微课,让围棋迅速走向社会,掀起了一股传播围棋文化之风。由此,“鹿山微课堂”还被评为2016年度嵊州市教体系统“行风建设亮点”。

实践育人

让围棋“活”起来

“实践育人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鹿山小学校长王义东告诉笔者,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深度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在鹿山小学已经成为常态。学校以构建有鹿山特色的黑白和畅节节成长活动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帮助学生提升围棋综合素养。

学校的“黑白和畅节节成长”活动,主要包含3个子课程,即“出棋制胜”竞技节、“棋心立德”游戏节、“棋妙墨明”文化节,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建设成“黑白和畅”校本课程群。

“出棋制胜”竞技节下分为三个“微课程”:一是制作“弈铃童声”。通过海选,选出3名一年级的学生,分别用“嵊州方言”“越剧念白”“普通话”三种不同的腔调完美演绎自创的围棋童谣,作为学校每天午读时间的标志铃声。二是进行“深巷访弈”。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开展了“寻访民间围棋老人”的活动。红领巾们捧着红色邀请函递到围棋老人手中,以庄重的仪式邀请会下围棋的、地道的嵊州老人,学生制作出一张张民间围棋高手的名片。深巷访弈,访出了鹿山学子特有的“仪式感”。三是体验“指尖尚弈”。围棋老少运动员手拉手向主席台行进,由一对一的小选手给民间围棋老人献上红领巾,隆重的仪式过后老少对弈比赛正式进入实践场域。对弈过后,学生们用朴实的文字沉淀下了对弈心得:棋无止境、心无边际、落子无悔,奠基的是鹿山学子智慧心灵的自治区!

“棋妙墨明”文化节。纹枰对坐,以手代口,无声之中,自有拈花微笑之妙。真正的棋局,也是双方在不断的冲突中最终走向和谐。这个“子课程”下也分为三个“微课程”:一是“飞花弈令”启动仪式。鹿小的围棋文化节口号是:“飞花弈令:这个春天,鹿山棋妙墨明!”2017年3月15日,围棋文化节正式启动,航拍机空中待命,全校师生会聚操场。仪式在全校师生琅琅的“弈铃童声”齐诵中开启。宣读完“棋妙墨明”活动倡议书,“黑”“白”“棋”“妙”“墨”“明”六个代表队依次传递飞花令;然后全校齐诵“飞花弈令,棋妙墨明!”二是“班班有弈”创作。一年级的主题是“围棋三字经”;二年级的主题是“围棋童谣”;三年级的主题是“围棋故事”;四年级的主题是“围棋绘本”;五年级的主题是“围棋格律诗”;六年级的主题是“围棋小古文”。三是“弈韵满园”检阅。每年,鹿山小学都会安排一次文艺汇演,充分检阅围棋特色,也成为了围棋的沃土滋养出的缤纷和灿烂。

“棋心立德”游戏节下细分为三个微课程:一是“弈童传承”,传递精神。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处地域文化,设计“传统+村嫂”游戏节亮点。活动以六一节为载体,以“互动大游园”的方式展开,通过社区村嫂进校园、家长义工进班级、教师学生同参与等形式共享传统游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二是“弈秀风采”,亮出童年。学校开展了“微笑给自己·快乐一起秀”活动。活动以学生自主申报—学校审核编辑—鹿鸣电视台展示的方式开展,一至六年级学生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个人特长申报。申报项目涵盖了书画、器乐、演唱、舞蹈、跆拳道、小品等方方面面,凡申报展示的学生均能获得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微笑章。三是“弈趣毕业”,印记鹿山。弘扬传统文化,继承鹿山小学教育集团的围棋特色,并通过隆重而有意义的毕业典礼让鹿山学子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以及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

历经百年的执着进取,鹿山围棋教育不断开花结果,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工程先进集体”等。

人生好比弈棋,一步不慎、满盘皆输,但人生又与弈棋不同,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鹿山小学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围棋,经历布局构思、中盘战斗和官子争夺三个阶段,逐步超越自己,成就人生。相信鹿山小学定会历久弥新,更加辉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