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就业扶贫:一个典型贫困县的“非典型”突围——巫溪县就业扶贫五大模式探秘

2019-07-08 10:08:3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7月9日讯 文|陆睿 彭厚覃

2017年下半年,巫溪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光浩被“吓”了一跳。

彼时,为贯彻国家扶贫办和人社部积极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就业扶贫相关工作部署,李光浩率领调研团队到外地“取经”。

在兄弟省市转了一圈,李光浩心头一阵发紧:“在工业基础好的地区,‘扶贫车间’建设比较容易开展——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巫溪工业底子薄、能大量吸附就业的企业极少,简单复制外地经验行不通。”

既然别人的路走不通,巫溪“扶贫车间”建设又该如何破题?

那就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巫溪县“扶贫农庄——峰灵镇冬桃基地。

“拓”——因地制宜,扩展就业扶贫外延,以“全渠道覆盖”充实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基本面”

听了李光浩团队的汇报,巫溪县扶贫办主任杜森林“压力山大”。

“巫溪底子比较弱,能吸附就业的渠道太少。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拓展渠道。”杜森林说。

如何拓展?

“巫溪就业扶贫面临的挑战,是全国偏远山区贫困县的典型问题。然而,要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开辟一条‘非典型’的工作新路子。”杜森林说。

在这样的理念导向下,县扶贫办遵循“全渠道覆盖”的就业扶贫工作策略,进行了“三步走”——

第一步是摸清“家底”。

为此,县扶贫办接连组织了一系列基层调研和座谈会。

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杜森林和同事们对全县工商业主进行了覆盖市调研,摸清了巫溪市场主体的分布和现状。

第二步是拓展外延。

在各类市场主体中,县扶贫办结合贫困群众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岗位供给,对“扶贫车间”这一就业扶贫阵地的外延进行了拓展,确定了“扶贫车站”、“扶贫超市”、“扶贫农庄”、“扶贫基地”、“扶贫工程队”等五大模式。

第三步是建立机制。

五大模式确定之后,县扶贫办又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业、壮大集体、带动脱贫”的基本原则,将原本分散使用的就业扶贫政策和资源整合起来,制订了《关于扶持建卡贫困户就近就业的实施意见(试行)》,针对县内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企业、建筑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出台了一整套扶持和约束考评机制,提出了“力争用三年时间,吸纳带动5000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培育壮大部分村(社区)集体经济,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

一条因地制宜的“非典型”就业扶贫道路,就此在巫溪铺陈开来。

在这条大道上,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涟漪效应”也逐渐催生。

鸿池鞋业“扶贫车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励”——应扶尽扶,构筑“市场主体+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就业扶贫的市场化“引擎”

6月27日上午9点,巫溪县唐坊镇,鸿池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鸿池鞋业生产区,高大的车间大楼挤入眼帘。

2018年,鸿池鞋业生产了各类鞋产品150余万双,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产值,就是这座三层大楼创造的。

在位于大楼二层的针车加工车间里,高文敏正操纵缝纫机给半成品鞋“针车”。

别看高文敏今年已经45岁,操作起缝纫机来却一点不比周围的年轻姐妹差。

在缝纫机和高文敏灵巧的双手配合下,一双双皮鞋须臾间便完成了针车工序。

抹了一把脑门上渗出的细汗,高文敏又开始加工下一双鞋。

高文敏今年45岁,和丈夫育有一双儿女。以前家庭收入全靠卖苞谷,一年只有千余元。现在到“扶贫车间”工作,她一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已经足够一家人花销。

在她周围,500多名工友正在忙活——他们全部来自附近乡镇,其中还有130多名贫困户。

“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生产环节人力需求量大。我们公司之所以设在巫溪,就是为了可以就近吸引当地村民就近就业——这也是县扶贫办将我们确定为‘扶贫车间’的原因。”鸿池鞋业负责人卢镇发说。

鸿池鞋业以美国为主要目标市场,在福建也有生产基地——这样一家年产值近亿元的制鞋企业,为何对巫溪一见倾心?

对此,卢镇发笑答:“选择巫溪的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乡愁”。

“我是土生土长的塘坊人。创业成功后,也希望能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卢镇发说。

第二个原因是“利益联结”。

“对企业聘用的贫困户,县委、县政府不仅‘补贴到人’,还在经济、精神和产业扶持等方面配套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卢镇发说。

“补贴到人、全面激励”——这样的激励导向,彰显出巫溪就业扶贫工作的又一创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业扶贫也是如此。”对此,杜森林有着深刻的认识,“就业扶贫的基础力量是市场主体。要让市场主体持续参与,仅靠思想动员和精神激励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制定了科学健全的配套激励体系,将原本分散使用的有限财政资金和政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杠杆’,通过‘有形之手’的引导,激发‘无形之手’对就业扶贫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成市场主体和贫困户抱团,构建‘市场主体+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持续运转的就业扶贫市场化‘引擎’。”

而这,既是巫溪“就业扶贫五大模式”建设的突破口,也是当地就业扶贫工作行以致远的动力源泉。

万家福超市门前“贫困户优先”的招聘启事。

“考”——实绩导向,严把就业扶贫“质量关”,确保扶持政策“有的放矢”

6月27日下午,巫溪县上磺镇。

午后一点过,一辆长安面包车顺着沿河公路一路急行,在一家“福万家”连锁超市门前停稳。

车门打开,头发花白、身材高大的徐荣寿跳下车来,招呼超市员工将一大堆新鲜蔬菜搬进库房。

几分钟后,卸货完毕,徐荣寿又钻进汽车,驱车前往“福万家”设在上磺的另一家门店。

……

今年61岁的徐荣寿是巫溪县福万家连锁超市老板。在他操持下,福万家已经拥有了4家门店,分别位于巫溪县上磺、古路两镇和奉节县平安乡。

每天,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都会驾驶长安面包车,亲自给巫溪境内的三家超市送货。

1点30分左右,徐荣寿的面包车来到了上磺镇的第二家“福万家”。

这间店面门前,张贴着一张招聘启事,其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贫困户优先!”

在“福万家”连锁超市的80多名员工里,有四分之一是像钟燕一样的贫困群众,收入从1300元到3000多元不等。

“超市员工流动性较大,目前在岗的贫困户有21人。”徐荣寿说,“自从县委、县政府号召企业参与就业扶贫以来,仅巫溪境内的‘福万家’就已累计聘用了四五十名贫困群众,其中一部分已经‘跳槽’。未来,我们在招聘方向上将继续向贫困户倾斜,对他们上岗后的收入、福利保障也会一如既往。”

今年8月,参与“就业扶贫五大模式”建设的市场主体,将获得县财政的第一笔补贴。在随后的两年里,这样的补贴也将持续发放。

对“福万家”这样的中小型商贸企业而言,这笔补助可以抵消相当一部分人力成本。

这也引出了一个疑问:“如何验证参与市场主体的扶贫成效,确保财政资金不‘打水漂’?”

对此,《意见》进行了周密设计。

“为了保证市场主体参与就业扶贫的工作质量,《意见》设置了考评环节,并针对‘五大模式’实际配套了量化机制。”杜森林说,以像“福万家”这样成为“扶贫超市”为例,就将得到按照政策发送的带动就业示范补贴,补贴标准与企业的带贫绩效挂钩,即“补贴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幅度同步”。在就业扶贫主体运行满一年后,相关市场主体将接受所属乡镇(街道)的严密核查,再申请县级相关部门发放补贴。

《意见》于去年8月出台——这就意味着,今年8月,徐荣寿和“万家福”就将迎来一次“大考”。

“‘大考’将至,你紧张不?”曾有人这么问徐荣寿。

徐荣寿笑着答道:“我们认认真真做了,有啥子好紧张的?”

累累硕果寄托着父老乡亲脱贫的希望。

“聚”——优化重组,聚合市场主体、贫困群众、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脱贫攻坚合力

6月27日正午时分,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2社,乡村酒店“江雅庄园”。

古色古香的大院里,明丽的阳光从浓密的树叶间洒下,在庄园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尽管不是休息日,却仍然可见三三两两的客人在庄园里进进出出。

盯着庄园的雕梁画栋,古路镇镇长段家宁眯缝着眼,喜上眉梢:“自江雅庄园开设特别是成为‘扶贫农庄’以后,一连串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观峰村催生。”

段家宁所说的“化学反应”,究竟是啥?

2017年盛夏,镇党委、政府引进了重庆市江雅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雅公司”),在观峰村投资兴建了乡村酒店“江雅庄园”。

和别的乡村酒店不同,江雅庄园由江雅公司和观峰村集体合股经营,其中江雅公司占股41%,观峰村集体占股51%。

这意味着,江雅庄园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要阵地的使命。

2018年,江雅庄园被扶贫办确定为“扶贫农庄”,进一步得到了政策支持。

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催生——

随着江雅庄园的生意逐渐风生水起,观峰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具备了进一步推动本村发展的实力。

在县扶贫办等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支持下,观峰村将乡村旅游确定为突破口,依托江雅庄园等支撑点,对本村发展资源进行了优化重组。

“围绕农旅融合发展这个既定目标,观峰村‘软’‘硬’兼施,完成了一场‘蝶变’。”段家宁如是说——

所谓“硬”,即大力夯实发展乡村旅游的硬件基础。

“依托原有的硬件阵地,观峰村相继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农耕文化博物馆、巫文化博物馆、本土农特产品电商展示平台以及数十家生态农家乐,极大提升了村级旅游对游客‘吃’‘喝’‘玩’‘乐’的供给能力——仅‘江雅庄园’一家,便具备供千人吃住的能力。”段家宁说。

所谓“软”,即大力提升乡风民俗、村容村貌等方面的“软实力”。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不断优化农村群众生活环境,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紧盯乡村治理这个关键环节,创新机制、锐意执行、循序善诱,推动观峰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买上了一个新台阶。”段家宁说。

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依托江雅庄园等阵地,长期滞后的村集体经济得以“破茧”;依托日益壮大的村集体经济,村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乡村治理等各条战线都渐次发力……这,就是“化学反应”的真谛。

催生这样的“化学反应”,正是巫溪县就业扶贫“五大模式”的终极目标。

“《意见》之所以将‘培育壮大部分村(社区)集体经济’作为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在助推就业的同时,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对此,杜森林这样解释,“‘五大模式’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提供就业岗位:在就业扶贫的过程中,一大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要素会注入原本封闭的乡村,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对当地既有的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以助推村集体发展为突破口,帮助农村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并围绕新兴产业对营商环境的要求,对乡村的软硬件进行提升,从而全面深入地改造乡村、激发贫困农村持续脱贫和振兴的内生动力——如此‘一石三鸟’的聚合效应,才是‘五大模式’的最终目标。”

截止2019年7月,巫溪县就业扶贫“五大模式”已吸引参与市场主体100余家,帮助约5000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启动运行一年之后,“五大模式”的表现如人所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