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逐渐爱上这片土地,因为它生生不息,尽管贫困;我已然爱上这里的村民,因为他们淳朴,尽管倔强。我隐隐感觉责任越来越强烈: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时不我待;化愚启智,点点滴滴,蜡烛泪干。
——黄和玲
文/记者 刘辉 李文萍 特约记者 刘圣宇
2019年6月18日,重庆奉节县兴隆镇六娅村,初见黄和玲。
头发扎得一丝不苟,身着红色卫衣,说话行云流水,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让人满心欢愉。
作为一名三甲医院有着丰富经验的副主任护师,黄和玲被委派到六娅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开辟她人生的“第二战场”。
田野上行走的白衣天使
黄和玲1990年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她热爱护理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管理经验,对病人认真负责任,对同事宽严有度,赢得同事、院领导、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一致好评。作为高校教师的黄和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授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被评为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优秀教师。
当2019年的任命让她暂时离开了医院,来到600多公里外的偏远山村,黄和玲一度陷入纠结。
“家中父母年迈,身体孱弱,没人照顾怎么办?”
“作为中医科唯一的护士长,离开医院,团队如何管理?后备力量培训又如何开展?”
最终,父亲的鼓励,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成为她的精神动力。
尽管初来乍到,黄和玲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熟悉,但凭借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自己的亲和力,她相信自己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当走访第一家农户雷大爷时,黄和玲便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雷大爷属于低保户,他说话夹杂很多方言,黄和玲如坠五里云雾,无法听懂,基本靠工作队翻译。但了解到老爷爷患有高血压,老奶奶患有慢性支气管。黄和玲便主动跟他们说起病情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教会老奶奶呼吸功能锻炼。
专业的治疗建议和亲切的态度让两老甚为喜欢,老奶奶不断地给黄和玲塞瓜子,衣服两边的口袋沉甸甸的,走的时候还不断嘱咐黄和玲以后多来玩耍。
首战告捷,黄和玲更加明白,奉节县实施的“四访”,其中就有医生巡访,这“四访”原来和百姓的需求如此贴近,和百姓的生产生活如此紧密!因为大山里急需医疗知识和医疗救治,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虽然无法在医院里救治病人,但在偏远的山村里,她仍然可以拿起血压计,凭借丰富的医学知识,成为一个行走的白衣天使。
从此,无论是组织生活会,还是召开群众院坝会,甚至入户走访,黄和玲都随时询问村民的健康情况,耐心解答他们的健康咨询,帮助他们测量血压,指导服药等等,将自己的救治热血洒在每一寸行走的土地上。
同时,黄和玲联系自己的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针对性的在当地进行健康宣讲和义诊;同时依托“绿色通道”,让重症病人直接到医院快速就诊;帮助当地建设卫生院、培训医生、建立远程会诊平台等,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让村民医疗更加有保障。
村里新“学生”记完两个厚厚的笔记本
驻村3个多月,黄和玲已经有两大本密密麻麻的笔记。
“不耻下问,三人必有我师。”黄和玲脸上时时带着微笑,她是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一名优秀的护理教师,每年培育800多名优秀的白衣天使。“我最喜欢的就是不耻下问的学生,在这里我就是学生。”
学生的“故事”,在笔记本中变得鲜活起来——
那是2019年5月22日22:40,村主任粟诗凤给黄和玲打来电话。
“我们村外出30多年的村民付大叔回来了,因为没有住房,要求村帮忙解决建房问题。”
黄和玲跟驻村工作队县派队长张尚辉火速出动,深夜前往付大叔家了解情况。
经过1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他们发现付大叔并不存在“两不愁三保障”范围的问题。
了解完情况后,怎么办?黄和玲的笔记本记录得非常详细:张尚辉“三管齐下”解决问题,一方面耐心倾听了解民情,表示出“理解和尊重”的沟通态度;另一方面用政策讲道理,阐明付大叔的确不在“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的问题;最终以“为民情怀”提出解决办法。
听完张尚辉的苦心劝解,付大叔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并动容地感谢领导的真诚。
对于张尚辉的机智和谈判技巧,黄和玲看在眼里,记在笔记本上,并反复跟张尚辉请教,如何解决村民们的家长里短、邻里间摩擦冲突等棘手问题。
从3月份起,村民们就发现驻村工作队里的这名“黄队长”有几个显著特征:说话利落,眉宇间充满笑意和善意;手里随时拿一本笔记本,走访时不停地做记录;还带着医疗器具,帮百姓量血压,讲解医疗知识。
“黄队长,为什么我们的五保取消了?”
“黄队长,湖北佬拉来卖给我的三头猪没几天就死掉了,损失2000多,我怎么办?”
面对走访中遇到的问题,黄和玲感觉到棘手。常年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有些陌生,而且听不懂村民的方言,也不了解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扶贫政策,怎么回答、何时插话都成了难题。
为了做好村民工作,黄和玲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
白天走访村民,将村民的问题和信息记录在笔记本里,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带回来向支书、主任请教核实后再反馈给村民;晚上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论述摘编、政策法规和“八到户八到人”工作法,由于以前很少接触农村,很多政策都要看上好几遍才能熟记于心。
三个月的时间里,黄和玲的笔记本已经写满将近厚厚的两本。
渐渐地,黄和玲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在村民工作中做到“三要”原则:一要认真倾听,表示尊重;二要面带微笑,传递友善;三要了解政策,解决问题。
“无论如何,脸上都要挂满微笑,给村民传递亲切友善的感觉,才能建立高度的信任感。”这个新学生找到了独特的窍门。
刚柔并济的工作队队长
“做农村工作要柔中带刚,刚中有柔。”黄和玲感叹。
2019年奉节年度缴纳复垦农户交资料的最后一天,六娅村还有1户村民没有上交资料,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轮流给他儿子沟通数十次,都无功而返。
得知情况的黄和玲心急如焚地跑到他家里。
一坐下来,黄和玲就直奔主题,询问不交资料的理由;了解完具体情况和顾虑后,她表示理解和欣赏;随后她“谈规矩”,讲明其父亲已经享受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补贴,签订了建新拆旧的协议,资料必须提交;最后她又语重心长地沟通,表示“不想你活生生成为违反政策法规的反面典范。”
通过系列软硬公关,对方终于承诺上交资料。
“小黄你最适合做农村工作,很有水平,支书主任说服不了的人,你能说服,我很佩服你。”当黄和玲前脚踏出村民的家门,手机里就传来村民发来的微信。一时间,黄和玲强大的群众工作能力在村里传开。
随着对工作的了解和政策的研究,黄和玲对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的工作逐渐熟稔起来。
六娅村位于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具有地缝、黑湾和茅草坝高山草场等独特旅游景点,农家乐开始兴起,且天麻、党参、贝母、大黄等名贵药材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加上传统的蜂蜜养殖,当地的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
但和村民有效沟通不够,工作缺乏详细计划,存在消极等待分配任务等现象。把脉队伍建设的症状后,黄和玲开始对症下药。
首先,尊重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加强沟通协商,制定周密工作计划;其次,制定走访注意事项,打卡地点实事求是,面对面关心村民生产生活及身体情况、宣传扶贫政策;最后,实行网格长负责制,每组入户前做好随访名单、随访路径、随访人员及随访时间安排。
通过这种细致化的举措,工作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为了实现对全县所有户籍、户籍人口、户情等信息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奉节县研发了“23188”户情大数据平台,方便实现与精准扶贫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接到任务安排时,黄和玲与县派队长张尚辉立即着手工作规划和安排,全面落实奉节县脱贫攻坚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明确三级网格小组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利用网格化走访和户情档案的收集,对全村317户村民基本信息进行逐条录入。
黄和玲和驻村工作队的战友及村干部对走访户的“村”“网格”“联系电话”“住房”“用水”“人员情况”等模块进行逐一核对。
很快,黄和玲负责的第三网格完成了入户走访和数据,当了解到另外两个网格的数据因为某些原因还未完成时,黄和玲带领第三网格的成员主动伸出援手,使得六娅村率先在全镇完成“23188”打卡任务。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数据录入后的黄和玲马不停蹄。随即召集大家汇总梳理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制定任务清单,责任落实到人。
“我逐渐爱上这片土地,因为它生生不息,尽管贫困;我已然爱上这里的村民,因为他们淳朴,尽管倔强。我隐隐感觉责任越来越强烈: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时不我待;化愚启智,点点滴滴,蜡烛泪干。”黄和玲的笔记本上,这段话让记者记忆尤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