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词,也让一些商家有机可乘。近日有媒体报道,高考刚结束,一些公司就趁机推出所谓的“专为高考志愿填报”打造的高科技产品,并称软件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为考生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人工智能能让志愿填报更准确吗?教育专家表示,高考专业的选择需要个性化的定位,考生只有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所谓“AI”,就是人工智能软件的缩写,它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由不同的领域组成,但就高考来说,它主要是指志愿填报这一块。近年来,各种各样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服务软件争相上线,号称可以按照指定分数查找院校、名次,模拟高考志愿填报,智能推荐报考院校,确保万无一失。可实际上,尽管有的软件的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也有一些“AI”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旗号,提供的信息却早已过时,甚至存在错误,其目的无非是为了骗取考生不菲的咨询费用。他们大肆吹嘘,甚至有的说仅仅凭按键一点,就可以事先预测到各大名校的录取分数线,这分明就是一种谎言。稍有高校招生常识的人都知道,高考录取分数线是由报考人数和高校招生计划来决定的,虽然高校在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是先确认的,但志愿填报人数并不确定,所以就算是再牛的专家,也根本不可能事先预测出高校的准确录取分数线,就更别说一个软件了。一些骗子之所以虚张声势,大言不惭,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骗取家长和学生们的信任,他们好从中牟利。
其实,撇开这些骗子的利欲熏心心理不谈,就算他们在虚抬价格的同时,“AI”确实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但对于考生而言,也只能拿这些做参考,而不能完全去倚仗。软件毕竟只是软件,它们的预测或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绝对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作为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如果偏离了个人爱好,就算侥幸进入了名校,也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学校。
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志愿就如人生的导航标,一点都马虎不得,填报哪所学校,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了志向和爱好,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千万不要盲目倚仗什么“AI”,软件毕竟是死的,人是活的,自己的人生得由自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