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急缺,但职业教育“吸引力”却有限,一直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湖南从专业设置、产教融合、考核评价上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用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兴湘”,“升级版”职业教育呈现新气象。
专业设置:从“大而全”到“专而精”
9年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还是省内一所默默无名的“三无”高职院校——无行业背景、无专业特色、无品牌效应,有着与不少高职院校类似的苦恼和艰辛。
“招生难、办学难,难到让人一想起来就心酸。”该院党委书记邓志革说,“当时学院有40多个专业,但这样‘大而全’的路子是走不通的,一定要把学校的未来聚焦到一个行业上来,然后举全校之力办好它。”
结合自身条件和湖南省、株洲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邓志革将目光锁定在汽车领域,开始裁减专业,重新设计课程。
学校紧盯地方支柱产业、瞄准地方特色办学,形成了“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的汽车类专业结构,汽车类专业数、学生数分别占全校的75%和70.4%,各知名车企的校企合作项目、“订单班”也“扎堆”落户到了学校。
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成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职教城的新校区内,学校有着国内最大的汽车类专业教学大楼。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大刀阔斧”是湖南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湖南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四大经济板块,通过“撤、转、并、增”等措施,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专业点601个、撤销专业点223个,对接全省工业领域11大千亿产业的专业点达2125个,成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加速迈进的重要支撑。
产业兴湘:“校中厂”“园中校”推进产教融合
创意绣稿设计、湘绣技法革新、湘绣非遗工艺大师手把手教学……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内的湘绣艺术学院,除了有传统的湘绣技术教学,还推出了湘绣品牌策划、湘绣营销等市场性课程,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
湘绣、湘菜、湘瓷、湘商、湘茶……湖南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了5个“湘字号”特色学院,42个省级职教集团,加盟企业达1890家,突出培育本地示范特色专业体系。
生产线上的“技能大师”被引进到院校当“产业教授”。41岁的陈建军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机加数控技师。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产业教授,与他一起受聘的技能大师共有18人。
作为数控加工的高级技师,陈建军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盾构机打交道,负责加工其核心部件,精湛、全面的专业技术让陈建军成为业内有名的“盾构达人”。“在课堂上,我会把最新的设备操作、技术指要第一时间教给学生。”陈建军说。
校企合作越来越紧密,“校中厂”、实训基地也广泛建立起来。购买机票、托运行李、进行安检、进入候机大厅,登上造价不菲的波音737模拟机舱……在湖南都市职业学院航空服务实训基地,一条龙的乘机服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机场工作全部流程。
“学院还相继建设了数控模具、印刷包装、航空服务、建筑工程等5个校内大型实训基地。”该院院长刘显泽介绍,城轨交通实训基地里,有1:1模拟的和谐号火车头、商务车厢、售票机、安检仪、屏蔽门,已成为湖南省该专业最先进的实训基地。
“我们把职业教育纳入产业规划,还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余伟良说,湖南紧密对接“一核三极四带”城市战略,推动长沙、株洲等6个城市建成职教基地。在湖南,省级以上园区布局院校145所,在校生59.6万人,占全省总规模的48.8%。
考核评价:退学警示、技能抽查促“铁腕治学”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学习不好的读职校”的观念。而在湖南,职业院校“铁腕治学”已全面展开。
2018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一次性清退22名补考不合格学生,并对5名未带纸质教案的上课教师按“一般教学事故”进行公开处理。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3年中向160多名学生发出了退学警示,每年10%左右毕业生不能如期拿到毕业证。
“有标准才能更好地抓质量。”余伟良介绍,湖南建立完善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共开发专业教学标准52个、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45个、技能抽查标准59个、对口招生考试标准17个,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此外,考核评价也同步完善。湖南规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连续两次不合格,责令学校撤销该专业点;对参加毕业设计抽查不合格的院校,责令其当年不得备案新设专业……
记者了解到,2018年湖南高职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由2010年的70.1%提升至94.3%,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由2016年的81.2%提升至95.4%。
“素质、技能兼备的职校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争相抢要的‘香饽饽’,职业教育已经是重要的成才途径。”余伟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