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校园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公安部对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提出要求,今年年底前,要推动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标:即中小学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据统计,目前全国尚有20%的校园未配齐保安员,40%的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安全事故概率虽低,但对于当事人和家庭而言,每一起事故都是100%。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以重来,校园安全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的暴力伤害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群体性伤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是人间的天使,保护他们健康、快乐、平安地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所有成年人的共同使命。从防范方面着手,进一步织牢校园安全防线,严密各项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既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校园安全防范建设要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建设达标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保持常态高效运行,为孩子们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根据历来校园安全防范建设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要防止“先紧后松”现象:刚开始在政策要求和强力推进下,相关防护措施都实现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有所松懈。每当有校园惨剧发生,社会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文件……不可否认,这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在一些学校,不久之后管理监督便有所松懈,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也开始“休息”。而此时,潜在的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却并未消失,校园安保不能只依靠突击战来解决,需要构建校园安全长效保障机制,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长效保障。
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关键还是在经费的落实上,无论是建设达标,还是保持常态高效运行,都需要有持续的经费投入。以往,也出台了配备中小学安保设施和人员的政策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达标、打折扣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关键问题还是在经费落实上。在经历了安全事件以后,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校园安保问题,也在经费、人员上都给了一定投入,但是常态化的校园安保资金保障机制却未形成,一些基层校长在安全建设上时常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安全保障就该防患未然,未雨绸缪,不能总是等到安全事故发生后再来“补牢”。建议把校园安保供给纳入地方财政的专项预算,在部门、地方政府、学校等主体之间,构建合理的校园安全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并保证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校园安保资金不断流。
实现三个百分之百需要专业化管理。学校应对校园突发侵害事件处置能力,是学生安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屏障。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还只是一个数量上的要求,质量如何?关键时候是不是顶用?仍需从制度层面进行优化。专职保安员配备能否发挥应有作用,需要专业安保人员和专业化管理。目前,一些学校的安保人员属于“看门式”的“老人”或“闲人”,年龄偏大,缺乏基本的安保训练和培训,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自然就成了“摆设”。而学校又很难具备对安保人员专业化管理与培训的能力。笔者建议将校园安保力量进行专业化管理,将“校警”纳入公安机关的统管体系,从招聘、培训到分配、安置,统一按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来进行,在保证安保人员质量的同时,突出其校园安保的特殊功能。校园安全离不开公安机关的专业保障,这是公安机关履行社会安全保卫责任的应有之义,也符合社会期待。
当然,校园安保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体系,也不能止于加强校园内的安保和安全教育。校园的围墙再高,独力撑起一片安全净土也力有不逮,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动态管理、应急处置与源头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公安部门、社区与学校紧密配合,各司其职,才能真正让校园成为最安全、最让人放心的地方。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