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怀揣梦想争做“新型农民”

——河南农大3名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2019-04-10 15:38:5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见新 周红飞
■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方让焦裕禄书记魂牵梦绕的土地,如今已瓜果飘香。”对于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90后“新型农民”杨超飞的创业之路来说,这或许是最诗意的描述。

记者见到杨超飞时,他正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的蜜瓜大棚里忙碌着。

杨超飞2009年入校那年,河南农大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从这个中心开始,到后来学校建设的全省首个高校学生创业园,再到获批河南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杨超飞始终是第一批受益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南农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高,其中现代农业创新型、科技型创业达到70%以上,以此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态势。

这里讲述的是3名河南农大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杨超飞:带动数万兰考农民参与蜜瓜产业

本硕7年,杨超飞的创业实践从未间断。2016年,杨超飞研究生毕业,他在兰考县听到当地“瓜王”老吴提起:“许多农户种瓜都有基础,却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瓜,也不知道把瓜卖往哪里。”杨超飞便下定决心:“博士先不读了,留下来和老吴一起创办‘云瓜园’,种瓜、卖瓜。”

通过数据分析,杨超飞发现,市场上高品质水果的需求逐年增长,同时也存在瓜农捧着瓜卖不出去的现象,“次瓜难卖,好瓜难求。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先从品种选育做起,依托母校的资源,我们先后与荷兰、美国、台湾等地知名瓜种企业合作,每年都有200个以上的新品种进行实验。”杨超飞说。

通过努力,杨超飞和团队的蜜瓜产业不到两年就发展到近万亩,带动全县数万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如今,张庄村建有蜜瓜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00亩,产品远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带动周边70余户贫困户脱贫。

“科技与农业深度结合,走出一条富有农大特色的创业之路是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南农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

樊鹏飞:母校技术“加持”为农产品保鲜

在郑州的高端写字楼里,25岁的创业者樊鹏飞正指导员工在电商平台上接单、回复咨询。

樊鹏飞做的是涉农项目服务平台,从事大宗农产品保鲜技术工作。“我创业的想法是在大二创业课上萌生的。大二下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的柠檬单品全网销量第一,当年收到阿里巴巴邀请参加了电商行业大卖家线下沙龙会。”

作为河南农大毕业生,樊鹏飞创业也获得母校大力支持——多项专利技术直接授权使用,比如来自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改名教授的生鲜贮存术,艾志录教授的“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剂及指示卡”专利、徐艳秋的“智能瓦楞纸箱”专利。“有了母校核心技术‘加持’,创业的底气足了,路子也宽了起来,在技术上超越了同行一大截。”说到这些,樊鹏飞对母校老师的关怀尤为感激。

不到3年,樊鹏飞仅生鲜果蔬包装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一千余万元,他还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创新创业标兵称号,这是河南省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高荣誉。

吴麒洋:为乡村振兴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除了鼓励学生聚焦产业、做强平台,我们还鼓励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创新性系统解决方案,真正为社会提供一批具有农大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践者,最终支持他们成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实践的引领者。”河南农大党委学工部负责人李书民说。

河南农大毕业生吴麒洋,正是李书民所说的在乡村振兴中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创业代表。

在河南新郑市新村镇,为掌握第一手数据,吴麒洋带着团队在镇里“安营扎寨”。一年时间里,他和很多村的乡亲都熟悉了,“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并解决乡村的问题”。依靠学校的河南省乡村振兴学院提供的智力支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吴麒洋带着团队不断进行探索,他们开展的孝老敬亲系列活动等“用优秀传统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措施被新郑市政府在全市推广,“乡土人士联络和回归”工作也受到中宣部的关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