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秘书处获悉,民革中央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深挖现代农业发展潜力 推进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大会发言。
民革中央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已连续两年超过2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粮仓”,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重石”。当前,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优势,着力解决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现代农业保障体系亟待补强等问题,进一步释放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民革中央在上述发言中建议:
一、用好政策优势,释放改革红利,打造“规模农业先行区”
东北地区具有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大农业”的地利条件。建议抓住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充分用好政策优势,以改革创新思维,设立国家级“规模农业先行区”。
激活土地流转动力。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先行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为东北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带动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筑牢基础。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用足用好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先行区”严守政策红线的同时,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自主创新。如调高农业担保限额,满足发展潜力好、带户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同时,建立征信数据库和信用“黑名单”,发挥好失信惩戒机制。
二、发掘本地资源,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东北地区特色农业闻名全国,黑土地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销量都首屈一指。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三产融合,让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努力延伸产业链。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引进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并适当给予加工产品销往内地和出口的运输补贴。结合自然风貌、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
努力拉长价值链。在推动本土特色品种产业化的基础上,集中整合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打造农产品“地域名片”。制定东北黑土地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快速监测和全程追溯体系,切实提升品牌管理水平,让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
努力完善服务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协助。建议在东北地区对植保服务企业、粮食烘干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子和肥料经营企业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合作社、涉农企业作为服务体系的主体。
三、维护农户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三变”模式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及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目标,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集约开发利用。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现代农业企业,实行“入股领分红”与“就业领工资”相结合的农民收益模式。
坚决维护好农民利益。推进形成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合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引导和规范经营主体强化合同管理、明确收购保护价、利润返还、预付定金、返租倒包、保险理赔、财政补贴等责任规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禁止企业“买断”农民承包经营权,提前防范可能带来的复杂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