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辽宁事业单位曾经呈现“多、小、散”状态,不同程度存在政事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生机活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成为辽宁体制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辽宁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触动利益多,动真格的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考验智慧。
2016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迎难而上,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深化机构改革的“先手棋”,以打破陈旧体制、降低财政负担、服务全面振兴为目标,大刀阔斧推进省、市、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一律转企,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行政类事业单位政事分开。目前,全省1174个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集团,2751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2366个,精简幅度达92%。
转企改制,经营性事业单位焕发活力
事业单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营性事业单位已不适应时代。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事企不分、管理体制不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以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为突破口,确立以组建企业集团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主要方向的改革思路,通过撤销、整合、转企等多种方式,将全省712个经营性事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组建12个企业集团,交由国有资产监督部门管理,从而盘活事业单位资产,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近两年,辽宁先后组建省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地矿集团、工程咨询集团、城建集团、体育产业集团、辽勤集团、旅游集团、担保集团等12个企业集团,涉及事业单位183个,人员编制1.6万个,资产3300多亿元,收回事业编制1.4万个。各市组建企业集团143个,涉及事业单位1006个,人员编制3.7万名。
“由事业单位到企业,改变的不仅是身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思想观念,有了市场意识。”辽宁省环保集团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石玉敏说,把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活动交给市场,职工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之前高速公路建设按照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进行,政府背负巨额债务。新成立的辽宁省交投集团涵盖了高速公路等优质资产,改制后盘活了资产,去年通过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以及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等多种形式,融资148亿元,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开展总行级战略合作,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还涉足金融、能源等业务板块。
据辽宁省国资委统计,2017年,辽宁新组建的首批7家省级企业集团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49.8%。
提质增效,公益性事业单位深度整合
聚焦解决事业单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等问题,2018年5月,辽宁启动优化整合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重新分析服务需求、梳理机构职能,进行大规模归并、优化、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辽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搞例外不开口子。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加大跨部门整合力度,推进管办分离;职责任务相近、分散设置在多个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事业单位,跨部门整合后组建新的事业单位;大幅精简整合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撤并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目前,全省新组建的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法人登记和挂牌工作,大量“小、散、弱”事业单位和性质相同、服务对象相似的事业单位得到了优化整合,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新组建的辽宁省信息中心由26家省直机关所属政务信息中心整合而成,以前每家信息中心各搞一套人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改革后,节省运维人员129名,节省设备4550台套,节省机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经费3.58亿元。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整合了原隶属于9个省直部门的20家事业单位,拥有设备约9500台套,不论规模还是技术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全都实现“一站式服务”,大幅降低企业的检测服务成本。
此次改革中,辽宁省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新设机构,创新性整合省政府部门所属34个事业单位职责,新组建5个省政府直属的“五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对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形成支撑。同时,在完成承担行政职能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辽宁省开展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清理工作,全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全部归划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实现政事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