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东新旧动能“一快一慢”折射经济结构趋优

2018-12-29 10:21:36  来源:新华社

年终岁末,作为国家战略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传出佳音:当前山东经济虽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趋优。

工业机器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100%、76.2%,生铁、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8%、下降4.5%……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系列最新指标对比显示,新旧动能呈现明显“一快一慢”态势,折射出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十强”产业加速快跑 4万亿投资再蓄能量

在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11亿元的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医学影像产品产业化项目和生物制药装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这两个项目都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的第一批优选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带动产值15亿元,大大推动山东在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发展。”新华医疗放射诊疗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闫永芬说。

“无中生有”“有中出新”。记者近日在济南、淄博、烟台等地采访了解到,一大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纷纷在齐鲁大地落地开花。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国家战略。为此,山东确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大新兴产业及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5大优势产业。

据山东省发改委介绍,围绕“十强”产业,山东先期储备项目900个,总投资近4万亿元;首批优选项目450个,集聚创新土地、融资、审批等各类支持政策,形成“全省一张图、一个项目一张表”坐标管理模式。

“作为省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110个项目,1-10月累计完成投资91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2%。”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孙来斌说,这些项目将为未来几年山东高质量发展积蓄巨大能量。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企业需要时,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无故不扰。”今年以来,山东各级政府部门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有了更多这样的新理念。

今年6月,山东出台《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提出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

为给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山东金融部门采取强化银企对接等多种措施。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数据,至10月末,金融机构已成功对接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260个,累计发放贷款1040亿元。

同时,山东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市政府出资400亿元发起设立引导基金,最终形成不少于6000亿元的基金规模。

在财政支持方面,山东今年出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及加强财政体制引导、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实施税收政策激励、支持科技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等5个具体实施意见。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这套“组合拳”涵盖了财政体制、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金融配合等众多政策手段。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今年山东举办“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儒商大会2018”等一系列活动,在向外界推介山东、开展“双招双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也使山东不少干部和企业“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新强旧弱“势”显结构优化“形”现

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而同期水泥产量下降4.5%,生铁和粗钢产量仅增长1.8%、4.4%。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9.3%、7.6%,均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增速;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则分别下降8.8%和10.9%。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无论是从反映现状的实际增加值来看,还是从预示未来的投资来看,经济结构优化的“形”和新旧动能此消彼长的“势”,都在得到进一步巩固。

“增速上新快旧慢,意味着结构上的不断优化,反映出山东强化政策支持、以产业为抓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诸多措施效果初显。”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说。孙来斌认为,山东新旧动能力量的“博弈”已经由以往的旧强新弱,转变为目前的新旧趋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

但总体来看,山东仍处于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正如逆水行舟、滚石上山,不进则退。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表示,山东将继续以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为抓手,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夯实“放管服”、高层次人才、重大基础设施“三大支撑”,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