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沿S102省道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转入周云村,一片田园牧歌的气息扑面而来,村道两旁新建的农房整齐划一,低筑的竹篱笆内鲜花盛开,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山脚下成片的良田。“前不久收割了第一季水稻,喜获丰收。”村党总支书记胡立伟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
周云村有人口1200多人,土地近900亩,没有支柱经济产业,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竹笋和小番薯。近几年来,竹林退化严重,收入甚微,村里的壮劳力几乎都外出打工赚钱,村里只剩下老幼妇孺,没有人种田,土地抛荒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
“去年国土部门在我村推进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上级领导为周云村乡村振兴问诊把脉,给村里发展带来了转机。”胡立伟说,村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全村农田,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短短两个月时间签订了600多亩土地流转协议。对杂乱的竹林地开展土地整治,把小块的地连成片,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之后,村里和金惠粮油合作社联合社签约合作,村经济合作社以600亩土地资源入股,占51%股份,金惠公司占49%。这样的股份制合作形式,规定农户保底租金和分红,由公司负责生产经营。胡立伟介绍,这样一来,农户坐享租金和分红,村集体经济有来源,公司有利润,实现了三方共赢,还解决了20多个村民到公司上班,为村民在当地就业提供了新渠道。
土地由合作社来生产管理销售,村里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其他的发展项目上。胡立伟说,接下来他们准备在村庄周围种上银杏、油菜、荷花等,新建游步道和健身自行车道,美化村庄环境,打造美丽田园,发展乡村旅游业。
和周云村一样,天目山镇一都村也是去年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之一。一都村紧紧围绕村落景区打造大花园的理念,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村庄环境美化改造。从农户手中整片流转9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红杉林、银杏林、百合园等;着力打造夏家自然村的民宿集群,发展旅游产业;收购了民国时期俞家二弄的民居改建成文化礼堂,将一处废弃厂房改建成中国美院的写生基地,还把两宗废弃的学校和厂房收回,出让给知名企业开发高档酒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同时,按照旅游休闲特色街设计改造一都村大街,滑翔基地和临溪绿道项目等正在抓紧筹备中,打造景区式村庄。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如何利用好土地,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去年以来,天目山镇周云村、一都村,紧紧抓住试点机遇,通过宅基地、承包地确权,发挥村级集体组织作用。以权证盘活土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激活农村活力,走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沉睡的土地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释放政策红利。
“一个试点改变了两个村,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后,两个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土临安分局地籍科科长斯妍告诉记者,作为临安区2018年度重点改革项目之一,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得到深化。在首发宅基地农房不动产权证基础上,形成示范样本。一年来,共盘活宅基地农房125处,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退出宅基地1.2万平方米。通过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墙绘美化、村道绿化、庭院改造、村口节点整治、“彩色森林”林相改造等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存量建设用地复垦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统一回购,周云村获得复垦收益1000余万元,试行耕保制度创新,成立了村耕地保护协会;一都村拟通过“村民供房、集体统管、收益分成”打造夏家民宿集群,有望给村集体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同时,基层治理、乡村文化、集体经济、村民生活都得到了增强和提高,两个村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明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