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出生在石柱县黄水大山深处的女孩,1981年来到石柱西沱中学读初一,1987年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留在外地工作。这次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父母念叨说,你去看看也在西沱中学读高三的侄女吧。31年未见的母校,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开着导航驱车行驶在山间宽敞的柏油马路上,上中学时路上的情景浮在眼前:泥土公路盘旋在大山间,坡陡路窄弯急;破旧的中巴车里拥挤着几十个人;前边突然有车过来,司机一个急刹,全车人一下子向前倾倒,挤成一团;“快看:云海!蓝天!彩霞!长江!……”窗外的次竹垭时而云海翻滚,时而蓝天白云,时而彩霞满天,远处的长江若隐若现,让我们忘却了拥挤的不快,惊喜连连……
导航提醒我已经到了西沱古镇,哪里还有中学时的影子!宽敞整洁的街道,古色古香的云梯街直插云霄,偶尔还有几幢高耸入云的电梯房;宽阔的长江偶尔有游船经过。望着清澈宁静的江水,第一次见长江的画面立刻在脑海翻腾:那时学校没有自来水,我们只能到长江洗衣服。“好大一个水坝呀!”来自大山深处的我第一次看见长江,睁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一艘客轮从面前开过,“那个漂亮的大房子为什么能在水上走?!”我再次惊呼,好奇地目送轮船远去。“哎呀,我的衣服!”看着轮船过后被大浪卷走的衣服,我急得跺脚大哭大叫……
“姑姑,您到哪里了?”电话里响起了侄女的声音。我赶紧随导航前往西沱中学。崭新的校门高端大气;宽敞的四车道大坝取代了过去浓烟滚滚的砖瓦窑;高大明亮的云南科技实验楼取代了过去一楼一底的勤俭楼;绿树环绕的颂德楼取代了过去的油漆厂;宽敞明亮的承德楼取代了过去的四间教学平房;开阔明艳的塑胶操场取代了过去尘土飞扬的泥土操场;两栋高高的教学楼矗立在过去荒凉的山坡上;宽广的柏油马路取代了过去泥泞的校园小径……除了那株百年银杏树和两株古柳树还在,完全看不到记忆中的西沱中学了!
“姑姑,我在女生寝室等您哈。”女生寝室,桂花园?红砖楼?思绪无法控制,记忆回到从前。
初一时,全校女生都住在桂花园里。那是一栋名叫紫云宫的明代建筑。里面有一株几百年的金桂树,树高十几米,枝繁叶茂,每到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园芳香沁人心脾。学生寝室里没有床,我们二十几个同学睡在铺在楼板的地铺上,一个挨着一个,中间只留下勉强能放下一只脚的空隙。第一次离开家的我们,一到晚上,想家想爸妈,一个同学开始抽泣,很快,“呜-呜-”全寝室被传染,哭声一片……寒冷的冬天最怕的是晚上起夜!简陋的厕所修在寝室后边的山坡上,寒风呼啸,黑灯瞎火,晚上起夜的同学时常被吓得颤颤惊惊、瑟瑟发抖。“要是寝室里有厕所多好啊!”
初二时,我们搬到了红砖楼。顾名思义,就是用红砖砌成的楼房。那时宿舍里已经有了高低床,我们不用再睡地铺了。但厕所仍在宿舍楼后边。“寝室里有个厕所”依然是同学们的梦想。学校没有自来水,用水都是工人师傅去远处的水井挑。每天早晚,同学们端着装有洗漱用具的脸盆排起长长的队伍,等着开水房的谭师傅给每个同学发一瓢热水。开水房离寝室比较远,热水端到寝室已经凉了。将就用冷水洗了脚,睡到第二天早上脚都还是冰凉。绝大多数同学几乎是周末回家烧水洗澡。“在寝室就能用热水洗脸洗脚洗澡”成了我们那时的梦想。最糟糕的莫过于寝室特别猖獗的跳蚤和臭虫。一到晚上,尤其是夏天,很多同学被咬的睡不着,起来点上煤油灯或者蜡烛捉跳蚤和臭虫。有个晚上我们捉住好多肚子吃的圆滚滚的臭虫,有同学提议把它们装进瓶子里,埋在红砖楼外边的紫薇树下,说等几十年后再回来打开看看臭虫是否还活着……现在,红砖楼没了,紫薇树也没了,埋在树下瓶子里的臭虫们,你们还活着吗?
“姑姑,您还没到呀?!”侄女的催促把我从记忆中换回现实。顺着一大坡石梯拾级而上,两个古柱础一下子吸引了我,那不是以前桂花园的柱础吗!偌大的紫云宫如今只剩下两个孤零零的柱础了!它们仿佛要留下来讲述紫云宫几百年辉煌历史。
走完石梯,一排六层大楼矗立眼前,十几株高大繁茂的榕树静静的守在院坝里,阳光穿透树叶发出耀眼的七彩光芒。“和声细语显才女气质”“女生公寓男生止步”的字样提示我女生寝室到了!
走进女生公寓,楼梯干净整洁,转角处温馨的写着“小心地滑注意安全”;长长的走廊宽敞明亮,整洁的院坝上长着两株繁茂的桂花树。“秋天开花了,满树金黄,整栋宿舍花香四溢,睡觉做梦都是香的。”侄女指着桂花树笑着说。
走进寝室,地板干净整洁,叠成方块的被子、枕头整齐的放在钢架高低床上,牙具朝着一个方向整齐的摆放一排。透过寝室独立卫生间的塑料门帘可以看见里面装着电热水器和淋浴器。“我们用热水很方便,每天洗澡都可以。”侄女以为我担心她用热水,赶紧解释道。我若有所思的笑了笑,以前的梦想都成真了!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呀!
离开母校的时候我想,下次一定带上无人机回来,给古镇、给母校拍个全景,让在外的校友们都看一看家乡和母校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