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正值用水高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东天目村村民杨慧忙着淘米做饭。她说,现在村民用水变得精打细算,生活用多少水,灌溉用多少水,都要算一笔精细的“水账”。而就在不久前,很多村民节水意识还不是很强,洗完菜不关水龙头,往鱼塘里灌水没有节制……“大家的节水意识普遍提高了。”她连连感叹,“用水少了,污染也少了。”
近日,临安研究出台农村集体山塘水库水资源价值评估大纲,明确了农村山塘水库水资源价值的估算方法和测算价格等。这是我国南方丰水地区的第一本水权改革标准性规范。
水权,指的是水资源的使用和收益权。自2014年起,临安在全省率先启动东苕溪流域水权改革,成为全省首个水权改革试点。东苕溪是流经杭州境内的四大江河之一,流域多年平均来水量为6.78亿立方米,但流域内因时空分布不均,存在沿岸有些村庄浪费水,有些村庄又“没水喝”的境况。“东苕溪流域约有山塘水库400余座,涉及3镇5街,水质均在Ⅱ类以上。”该区水利水电局高级工程师凌前江介绍,长久以来,这些山塘水库中的水除部分用于农业种植外,其余都处在“闲置”状态。水权改革的初衷,就是要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让山塘水库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东天目村内的梅家坞山塘,有8万多立方米的库容,水资源丰富却常年只供本村用水,大量水排入了河道;而邻近的南庄村缺少山塘水库,想用水只能在河道下游打一口井抽水到村里,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让东天目村党支部书记朱章平头疼的,还有因供水引发的矛盾: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开农家乐的村民与村里签订用水协议,但协议没有相应规范,也缺乏法律效应,“说白了,一方随时要推翻,另一方也没辙,不利于村里产业发展”。
而这些困扰,都随水权确权而改变。临安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山塘水库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办法,明确了水资源的权属人、用途、使用权量等,这些水资源被确定为所在村的村集体所有,本村以外的村庄、单位或机构用水需取得“取水许可证”。
“水权改革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山塘水库管护,也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扼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凌前江说,“此外还能解决周边村供水水源不足等问题,加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节水。”
实施水权改革,确权只是基础,交易才是目的。经评估测算,梅家坞山塘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4.06万立方米,经济价值达10多万元,目前实际供水量为20余万立方米,水资源价值有较大剩余。12月中旬,东天目村将与临安区农村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梅家坞山塘水权交易合同。合同签订后,这笔交易将纳入产权交易平台统一管理,避免用水纠纷。今后,梅家坞山塘的水将通过水厂铺设的统一管道,供应东天目、南庄、上阳3个村,实现联村供水。这也将成为浙江省第一笔水权交易。朱章平算了一笔账,村集体经济每年将因此增收6万元左右,“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将真正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据悉,目前临安已完成太湖源镇、板桥镇、青山湖街道等22座区级试点山塘水库的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2020年,该区每年还将完成至少5处以上山塘水库的水资源使用权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