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石柱县西沱镇政府副镇长 汪玉泉)
当看着全镇最后一名辍学学生重返西沱中学校园的背影时,我百感交集,有欣慰、有心酸、有心痛。劝返工作不仅是完成教育扶贫任务,而且是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孩子们,在你们成长过程中,无论是什么原因辍学,我都要找到你们,劝说你们重返校园读书。如同霍尔顿描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我甘愿当一名教育扶贫路上的守望者。
曾经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辍学,更不理解少部份辍学学生父母的一些做法。为了做好劝返工作,我在繁忙工作之余,阅读了《麦田里的守望》、《情境教育》、《心理学入门》等书籍,试着走近孩子。通过劝返工作,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因性格怪僻,有的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谈恋爱被人裹挟而逃,有的担心成绩差被嘲笑……。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和困惑,刻意伪装自己甚至是欺骗和麻痹自己!
为了不让他们辍学,我和同事们一同走在劝返路上。我们走到黄角岩小冲组江×尧的家时,其父亲说“不知道他在哪儿,或许是在网吧。我自己都管不了,哪有能力管他呀”,听到这样的说词,感觉江×尧(仅13岁)的父亲没有履行责任和义务。后来一打听,其父亲(约40岁)是典型的游手好闲之人,与妻子离婚后就更加堕落,家中无经济来源,父子俩仅靠农村低保艰难度日,基本不管儿子吃和穿。在场的人劝说了其父带我们去街上找江×尧,驻村领导谭先旺、村委主任张明红、派出所民警也一起搜寻网吧,终于发现了正在看别人上网的江×尧。通过苦口婆心地教育引导,他终于同意上学了。送到西沱中学后,与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沟通,希望老师们多关心他、关爱他、关注他,树立自信、自强意识,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生活学习,完成学业。
图为江×尧(中间)在网吧
图为在西沱中学办公室江×尧与老师们交流
当到南坪村同梁组不到14岁的谭×燕家时,看见她戴着项链并画着彩妆。她一开始防范着我们、躲我们。当告诉她我们不是学校的老师,是帮扶责任人,来看望她的生活状况,慢慢地打消了她的顾虑。她聊起中学时代的美好生活,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原来,在上初一时,由于自己个性极强,和班上的同学产生矛盾,老师批评了她,她就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厌恶自己。当父母多次动员她入学时,她根本不理睬,还以死相威胁,父母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开始想办法,试图通过换班动员她入学。经过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并与西沱中学校方达成一致意见,谭×燕顺利返校。
图为谭×燕在校长办公室
到黄角岩村小冲组赵×怡家的情景至今难忘。她母亲一个劲地唉声叹气、老泪纵横,诉说着自己年轻时因为家庭子女多没法上学,现在因不识字生产生活很艰难,希望女儿多读点书、读好书。她倒好,说不上学就不上学啦,自己闷在家,不肯与别人说话,不与家庭交流。看着赵母伤心的眼泪,我心都碎了,做母亲咋这么难?我们拨通赵×怡老师的电话,详细了解其在学校的情况,向邻居孩子调查了赵×怡的生活,走访了周边农户。我们得知到赵×怡自尊心强,成绩不错,因为交友不慎而辍学。她想随班就读又跟不上,自尊心受到打击,于是辍学在家。我们经过多次上门做劝返工作,她终于答应如果降一级就去复学。经说明原因向上级请示,赵×怡开始了愉快的学校之旅。
看着排查出的辍学学生玉石村里上坝组黎× 、黄角岩村双河口组李×、太平桥徐家沟组李×、......一个个都被成功劝返入学,真为他们高兴,接下来我要定期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在校情况。
这些教育扶贫工作中的人和事,给了我很多启迪:教育扶贫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其作用在于“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教育扶贫不能形式化、表面化,立竿见影,也无短期政绩可言,它需要守望。
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同时也更应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我甘愿做一名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