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开始,寻找人生的幸福。”
(记者刘早生报道,特约通讯员 方立魁)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主,一粒粒小小的稻米,滋育了炎黄子孙的血肉和肌肤,喂养了龙的传人的骨髓和精神。
然而稻米的品类极其繁多,品质也千差万别。育种科技、栽培管理方式和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是构成一粒米优等质地的基本要素。
巴渝大地,气候温润,生态层次丰富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巴渝大米质感层次与口味的丰富多样性。
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今天,市民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更高,如何寻找到最好吃的大米,究竟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吃大米,是众多市民亟需想弄明白的问题。
9月21日上午,在市农委的三楼五会议室里,米香萦绕,一场味鉴大米的活动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它将会给我们前面的问题带来科学而严谨的答案。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党总支书记、研究员李杰正在介绍此次活动的情况
入围之前,那些大米产品都经历了什么
活动集聚了来自扬州大学、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商委、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种子站、重庆市农产品安全中心、南川区农技中心等单位的17位专家参与。他们组成的专家组将对评选活动入围的20种大米产品在经过严格同等条件下蒸煮后,就其气味、外观、口感和冷饭质地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评分,最后根据综合考量优胜者,评选出十大好吃大米。
参评大米样品
据悉,此次三峡杯好吃大米评选,共收到梁平、南川、綦江、万州等18个区县推荐的28个产品,其中来自巴南、丰都、奉节等区县贡米产地的产品14个。参评企业25个,其中重庆市沃稻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天人农业股份合作社、重庆禾汇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报送了2个产品。
参选样品全部送到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质量检测指标主要包含:直连淀粉、垩白度、不完善粒率、黄米粒、碎米、杂质等6个指标。按质量指标分值,优选位列前20名的产品进入今天食味鉴评环节。
好吃大米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记者在评选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事先对入围的产品进行了保密编号,产地品种等其他信息全部保密,并设有2个对照。蒸煮米饭时采取统一款型的电饭煲,米水全部按照1:1.2的质量比添加,蒸煮时长统一。每10个品种为一组,分两组进行。
专家正在进行米饭气味评鉴
米饭蒸煮好后,最先进行的一项是气味评鉴,工作人员将才煮好饭的电饭煲依次打开,专家们挨次将鼻腔靠近升腾的香气,适当用力地吸气,仔细辨别米饭的气味。此项权重占比15分。
第二项是米饭外观,根据米饭的色泽和饭粒的完整性进行评价,此项权重也是15分。
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西南大学教授正在鉴评米饭口感
第三项是口感,品尝前用清水漱口后,才用筷子挑取米饭少许放入口中,细嚼3~5秒,边嚼边用牙齿、舌头等各感觉器官仔细品尝米饭的粘性、软硬度、弹性、滋味等项。每品完一个品种,需再次用清水漱去口中的残留物,防止混淆产品口味。该项权重最高,占比65分。最后一项是冷饭质地,米饭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后,通过品尝判断冷饭的粘弹性、粘结成团性和硬度,该项权重占比5分。
十大好吃米揭晓,快到碗里来
工作人员根据综合打分规则,对各位专家的打分表进行科学处理,最终揭开了重庆十大好米的谜底,并邀请市纪委驻农委纪组工作人员进行了评选全程监督,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证公平和权威性。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评选结果
“要品出米饭的味道差异非常微妙和困难,这些事就交给我们的专家吧,但你尽管享受它。”一位专家在评选结果揭晓后给记者说。
为什么要评选十大好米
回答这个问题前,记者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东京银座的繁华地段,各种大牌和奢侈品云集的著名商圈,居然有一家开了4年之久的米店。据说,它的日成交量竟达2000单以上,并获得过米其林美食指南推荐,在这里,它彻底颠覆了你对米的认识。米店的名字叫做“Akomeya”,主营大米,却把大米卖出了另一种“逼格”。 在这个不放过任何一个生活细节的匠心国度,他们连一粒小小的米,都做了最极致的苛求。这些米不是随随便便选出来的,而是满足3个或3个以上的标准去衡量,米的软硬度、甜度、粘稠度,都要做好精确的表示,让顾客在选择时一目了然。这里,“Akomeya”把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大米,提升到了一个生活品质的高度,它希望人们在对待吃饭这件事上更加认真,并可以从中传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评选专家及工作人员合影
“我们通过此次评选活动,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本地的大米,打响本土特色大米产品品牌,像金佛山贡米已进入全国十大好米行列,我们希望更多的重庆大米能够走向全国。这也非常切合乡村振兴战略定位,有利于推动我市乡村大米产业振兴,进而实现绿色生态振兴,也有利于传承我们悠久的稻作文明,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组织开展“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评选活动的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说。
我们也希望有一天,以大米评选活动为媒,大家能够通过大米,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感的生命原乡,汇聚人们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那粒米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洗礼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