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从广义上讲,是大学及其成员传承和创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尤其是指精神文明,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和艺术等。从狭义上讲,它是大学成员习得的基本信念模式,它形成于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中,因行之有效而成为引导成员们认识、思考和感知大学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的方法。
在中国,大学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领学校的价值追求、行为导向和治学治校理念。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大学通过文化把学校—学院(研究院)—系所、行政单位—教学单位—服务单位、教职员工—各层次学生—广大校友等在纵向和横向上联结在一起,使相对松散和关联的单位形成一个“形散神聚”的有序系统。在此过程中,大学文化增强了大学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提升了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每位成员,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大学需要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象的实际行动, 贯穿于大学发展的使命和职能中,实现有效的价值支撑和文化认同,最终培育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为“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也为破解大学治理困境提供方向性指引,并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理念支撑。(作者武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