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中国的城镇化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

2018-08-14 10:3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杜受祜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实现现代化所不可逾越的历史进程。欧美国家、拉美国家根据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走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然而,如果从城镇化结果及其经济社会效应来看,这些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城镇化成败的关键在于城镇化的质量:高质量的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档升级,低质量的城镇化则使得经济社会陷入低水平发展陷阱。而城镇化的品质差异又进一步取决于其实现机制:良性的推进机制坚持总体统筹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妥善化解结构性矛盾,不断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效益;非良性的推进机制则是孤立、静态地看待和解决问题,难以适应城镇化的系统性变化和突破性发展,难以将城镇化推向深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逻辑,一部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机制构建为特色的新著《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机制研究》于2017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紧紧抓住城镇化从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之间的中间运行层次,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面向高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机制系统构建问题。

中国的城镇化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依据基本国情和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城市与乡村两大基本关系,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融入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当代全球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审时度势,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城镇化的主轴转变为这条路能否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该书探索性地提出了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在规定性,认为它应是一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国情,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追求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特征是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四化同步、复合形态、多元治理。

然而,从学理探讨到实践应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还需在推进机制研究上浓墨重彩地下功夫。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条件,中国的城镇化长期面临人口基数巨大、历史欠账较多、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土地、人口、生态、治理构成了城镇化进程中“物、人、环境、运行”四个维度。它们既是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制约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此来看,该书的另一特征,是在城镇化的复杂系统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和重要因素,构建起土地、人口、环境、治理“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

土地是城镇化的载体和最重要的要素,其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不仅直接影响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而且牵动着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矛盾,以及城镇化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该书认为,矛盾的症结在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资源整合不足,及其折射出的利益格局混乱。发挥市场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合理设计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土地城镇化问题和实现多方共赢的务实选择。

以人为中心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其目的是促进包括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在内的城镇化主体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主体对成果的分享不足正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对此,该书提出了城镇化主体权益保障机制、城镇化主体能力提升机制、城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以化解城镇化主体权益意识不足、素质提升、补偿和保障不足等难题。

绿色发展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中国城镇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环境治理模式、环境利益分配、污染空间扩散的不和谐,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框架下,系统化解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该书认为,现阶段建设城镇生态文明,应围绕行为导向、生态补偿、区域合作构建长效机制,引导企业行为、居民行为和政府行为,完善生态补偿的配套制度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利益共同体。

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打破了城市与乡村、政府与社会、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传统意义上的二分法,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多元发展的局面。该书围绕现代城市治理的最基本职能——公共产品供给、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安全保障,从主体、利益和网络入手,提出完善以府际合作机制、社会自治机制为核心的主体协同机制,以完善国家权力的区域分配和社会权力的结构优化;优化政府购买机制,以推进政府与市场的公共服务功能协同;改进协商调解机制,以协调公共利益的相关主体的矛盾冲突。

该书的成稿和出版,凝结着以曹萍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的心血和付出。作为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的长期耕耘者和城郊经济研究的较早开拓者,曹萍教授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出版了多部著作,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系列研究。该书是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该书具备深厚的实践基础,成书期间课题组不辞辛劳,深入到北京、上海、四川、甘肃、贵州、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数十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调研,与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座谈,形成多份有理论性,和实践上可操作性的案例研究和资政建议。该书不仅在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备了直击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推进机制的实践价值。是一部研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力作,将对于决胜全面小康、协同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杜受祜: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规律的力作 ——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