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东济南:美丽乡村 处处风景

2017-06-02 10:26:58  作者:SystemMaster

山东省多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众多代表乡村文化的景观也被重新挖掘,这些都为全域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乡村美了 乡土味更浓了

古井、石桥、潺潺流水,这曾是许多人儿时的美好记忆。如今,邹城市张庄镇上磨石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些山村风貌都得到恢复。

张庄镇宣传委员郑加梅介绍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针对上磨石岭村石屋、石墙较多的实际,通过就地取材,先后完成村文化广场、烽火台、观光水系等节点建设,最大限度保留山村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当地没有单独把一个村做成“盆景”,而是采取统一规划,连片治理的办法。除了上磨石岭村,同处凤凰山下的辛寺村、小彦村等4个村庄,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挖掘出各村的文化亮点,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既有看得见的环境 又有靠得住的产业

蓬莱自2012年初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项产业,让农村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让农民找到新的增收门路。

蓬莱市大辛店镇木兰沟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口的污水沟变成清澈见底的“兰溪”,家门口的垃圾堆变成修葺一新的“百草园”。木兰沟村推出木兰风情特色游、葡萄酒品鉴游等活动,形成了闻名胶东的集葡萄采摘、酒堡度假、农家风情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刘家沟镇马家沟村过去也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2012年,村集体牵头成立了马家沟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一边实施旧村改造,一边因地制宜打造酒堡温泉、临池垂钓等10个乡村休闲项目。去年国庆7天假期,村里旅游收入超过百万元。

目前,蓬莱全市65个创建成功的美丽乡村,有48个发展了乡村旅游业。乡村游成为蓬莱旅游业中的主力军。

以花为主题 做大赏花经济

作为中国蜜桃之乡,目前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每年4月初,漫山遍野桃花开,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桃花为主,近年来,蒙阴县相继推出各类赏花游,打造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赏花经济。

据介绍,为营造“人在花海,满村花香”的乡村美景,蒙阴县在各乡镇街区重点打造美化彩化示范村、示范户,目前已经形成多个“月季村”“连翘村”“荷花村”等以花为主题的特色村。工程的实施,游客的涌入,让当地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如今,走进蒙阴,绿树成阴、花海如潮的大花园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敢于“尝鲜”更要“保鲜”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 祝超群

现在,乡村旅游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地方确实尝到了甜头,从中分的“一杯羹”,但还有些地方乡村旅游一直不温不火。尤其过了那股新鲜劲,游客量下降明显。乡村旅游如何“保鲜”,成为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和重复建设是乡村旅游难以保鲜的主要“命门”。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资源几近相同,一座山、一片林、几个农家乐、几处采摘园,这几乎成了大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标配。不同地区之间硬性的旅游资源缺乏区分度,在软性资源(如文化、习俗等)上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核心优势。游客看了一处,等于看了十处甚至百处,久而久之,自然会缺乏新鲜感。所以,乡村旅游不能眼里只盯着旅游经济,把农家乐和采摘游那点经济收入当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贝,要重视乡村文化和生活的牵引作用,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常给老路子填充些新内容,让游客感受到差异和特色。

同地区之间,乡村旅游的重复建设也是一大顽疾。尤其在平原地区,本身旅游资源就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各村镇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始诉求或者各种上级建设指标的掣肘,往往会相继上马乡村旅游项目。这种情况想做出特色很难,更何况乡村旅游的目标游客多以周边人群为主,重复建设会分流游客,最终形成多处旅游点都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因此,一个区域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规划先行,避免同区域同质化竞争。

旅游是一门学问,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官方背景”浓厚,主观意识较强。如何规划乡村旅游的点线面建设,如何深入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如何打造自己的旅游招牌等,这都需要请专业旅游策划团队做“军师”。要知道请专业人才规划并不奢侈,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才可耻。

另外,乡村旅游区需建立盈利资金的合理再分配机制,在乡村旅游再开发和长期维护上,合理分配资金,不要盲目跟风,求全求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