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新疆昌吉市: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17-06-16 10:00:47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为目标,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落脚点,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乡村规划好、村庄面貌好、道路建设好、造林绿化好、环境卫生好、增收就业好、民族团结好、遵纪守法好的美丽村庄。

乡村美,会让城市更美

红顶黄墙的二层别墅、宽阔笔直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看见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第一眼,你一下就会喜欢上这里。

从小就生活在十三户村的村民黄配金说起村里的变化,感慨万千:“你看一下,现在房子很宽敞,住到里头又干净、又舒适。想出来转转,出门就是水泥路,还有路灯。城里的房子跟我换,我都不换。”

“我们采取国家资助、村集体补助、村民自筹的方法,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心村居民点搬迁建设工程。”十三户村党支部书记楚保金告诉笔者,“目前,十三户村共建设楼房105栋,每套楼房面积都在16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供电、供暖、供排水、移动宽带全部入户。”

“说到底,这是昌吉市农牧民自己的家园,最主要还是要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农牧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打造独具昌吉市魅力的新农村。”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孟凡刚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激发农民的干劲和热情,全力打造‘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是昌吉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初衷。”

据了解,2016年以来,昌吉市总投资3.7亿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集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如今,身处昌吉市的各个村庄,随处可见绿树或与草坪相映成趣,或与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点缀成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杂物,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在街边树荫下聊天,或在街角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不仅这种看在眼里的道路和广场悄悄换上了新装,看不见的犄角旮旯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街道上、家门口的露天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家院子里的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甚至是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在农村推广的分散式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让污水不乱流,而且集中起来的污水经过滤炭包分解,还可以再次循环利用。

让“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努力开拓美丽乡村新局面积聚力量。为此,昌吉市立足于早谋划、早动手、早见成效,着力推进村庄“四清”、绿化及重点项目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村民富,村庄才能更美

美而不富不为美。现代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农牧业发展迅速,种业、酒庄、特色林果和肉牛肉羊等产业效益突出、带动明显……一系列富农“造血输血”工程和改革创新,让昌吉市的农牧民腰包鼓了起来。

5月14日,笔者在昌吉市硫磺沟镇楼庄子村见到村民马建群时,他正在自家杏园里给杏树施肥。他告诉笔者,这几年他靠着杏树过上了好生活。“我主要是做杏干。烘干后的杏子,一公斤多卖3.5元,20吨就多卖几万元钱。”几年来,楼庄子村充分利用逆温带气候,大力发展以杏子和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林果已进入盛果期,林果面积近1000亩,同时,成立合作社,建造烘干房,将杏子制成杏干,提升价值,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

和硫磺沟镇楼庄子村一样,昌吉市各个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按照“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的原则,结合每个村不同的自然环境、民俗等特点,就地取材,将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加大美丽乡村、民俗风情村打造力度。

昌吉市榆树沟镇榆树沟村人均耕地8亩,大多数村民已将土地流转出去,村上外出打工的人较多。结合这一现状,村委会于2015年6月扶持个人注册成立了心连心劳务派遣有限公司,通过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便利,累计向汇源果汁、娃哈哈、新华能等企业转移劳动力526人,实现劳务创收1120余万元。

昌吉市三工镇根据昌吉市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探寻出一条围绕葡萄发展,大力延伸和发展旅游、观光、采摘等附属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亩均收入达到8000元,今年将发展到7万亩种植规模。

在昌吉市滨湖镇,新疆朗青畜牧有限公司成为周边农牧民的聚宝盆。公司自经营以来,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每年向农户提供犊牛进行定向育肥,提供科学饲养培训和技术服务,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同时强化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养殖技能,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良种化率和个体生产能力,并实现奶牛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2013年通过订单采购形式向周边地区农民收购饲草饲料等农副产品以来,惠及周边1250户农户。

“经营乡村”让农民发展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思路,找到了办法。骆开辉原是昌吉市六工镇沙梁子村主任助理,朴实憨厚,话不多,可是思路清晰。2009年,他先是利用自家的渔业设施搞起了休闲垂钓,当年供游客垂钓的鱼就近20吨,取得了20多万的营业收入。2013年,骆开辉投资建成了缘溪堂生态农庄。如今,骆开辉经营的泉水湾垂钓园也越来越红火,鱼也养得越来越肥。

“口袋鼓囊囊、心里亮堂堂。”日子越过越好、生意越做越大的骆开辉告诉笔者:“市上有好的政策,镇上村里有这么好的条件,在自己家门口一样可以发家致富。”

从乡村环境的初步整治,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再到“经营乡村”走向品牌经营。昌吉市的乡村在留住了绿水青山、打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基础上,走向了经济发展、农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美丽乡村,美在风景更在人

农村之所以为农村,不仅因其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其具有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和风气。

近日,昌吉市二六工镇下六工泉昌花儿新村百姓声光大舞台活动如约而至。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和听觉盛宴,现场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据了解,二六工镇结合美丽乡村项目,投资120多万元在下六工泉昌花儿新村建起了“花儿之乡”百姓声光大舞台,舞台占地160平方米,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总共占地4.5亩。舞台建成后,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二六工镇副镇长刘伽利告诉笔者:“花儿之乡百姓声光大舞台启动后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让村民们成为主角,让草根明星唱响大舞台,同时,让农闲时节的老百姓有地方去、有事情做,在自娱自乐中营造和谐欢快的乡村风气。”

“节目接地气,群众有福气!真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打麻将、打牌、喝酒的现象基本没有了。”下六工村村民买金花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2015年,昌吉市滨湖镇东沟村打造出既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反映滨湖人的优良家风的“家风家训馆”,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馆内展示“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家风家训内容,将家风家训典型例子与村里的道德模范、好人事迹相结合,向村民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使村干部和村民受到良好的教育。

“以前的农闲时节,村民们基本上都在打麻将、玩牌,自从家风家训馆成立以来,村民们忙着搜集整理自家的家训家规资料、带着孩子来馆内学习,丰富了生活,接受了教育,改善了风气。”昌吉市滨湖镇东沟村党支部书记甘世成表示。

农村之所以美丽,在于农村的风景,更在于风景中生活的人们。昌吉市各乡镇、村庄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追求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创建……这一套套打好发展农村经济、做强乡村旅游、推进旧村改造、保护文化传承的组合拳,亮出富裕乡村、人文乡村、美景乡村、文明乡村的美丽牌。(梁宏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