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奉节县得知,2017年该县自查民调分数达到84分,同比增长12分,增幅达16.7%。
民意调查是如实反映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依据,其涉及面非常广,每增长一分都很不易。奉节能在一年内增长12分,靠的是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寻找答案。
寻找症结
群众最不满意村务、财务不透明
“我们的民调分数在全市一直排名靠后,症结是什么,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奉节县委主要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从去年初开始,该县组织人员,用半年时间跑遍了全县390个村,发现群众最不满意的是村务、财务的不透明,最深恶痛绝的是频频发生的“苍蝇式腐败”——其中,约70%的受访群众认为村级办事不公,90%的群众认为村干部存在贪污腐败。
这让调查人员感到既震惊又奇怪:村务公开不是早就推广了吗,为啥干群之间还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窗户纸”?
“那个公开栏上的数字都是他们提前商量好的。”
“公开都是在村办公室,我们住这么远,好久都去不到一回,怎么看?”
“公开公开,有啥子用嘛!我给他们反映的事还不是没给答复。”
……
群众的一条条意见被收集上来,让调查人员恍然大悟。接着,调查组又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源:
一是村级事务公开不规范、流于形式,议事决策不按程序办。比如惠农项目怎么建,有的村干部一人说了算,甚至自己干;低保评给谁,有的村干部直接安排给亲戚;有的村甚至从来不公布财务……
二是村干部权力缺乏有效监管。全县390个村1500多名村干部,单依靠自上而下的监管方式,很难监管到每名村干部头上。
三是村干部待遇偏低。一些村干部觉得自己工作多、待遇差,工作缺乏动力,有人抱怨“这点工资,连下村的油钱都不够”,有人因此打起了国家资金的主意。
村干部离老百姓最近,村干部贪腐造成的负面效果会很快传递到党群干群关系中,民调分数自然不会高。
对症下药
“三增一减”从源头遏制小微腐败
“县委说得再好,不如村干部干得好,群众不满意,一切归零。”该负责人介绍,奉节对此采取了“三增一减”的工作方法,从源头上遏制小微腐败。
增的是:干部待遇、公开事项和打击力度。
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干部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予以倾斜,让工作扎实的村干部在经济上有想头,在政治上有奔头。
与此同时,规范村级事务公开,各乡镇、街道在所有村和社区设置公开栏,并新增775块公开栏延伸到村民小组、农家院坝和交通要道等村社末端,重点公开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公益性岗位等群众关心的事项。
此外,聚焦“惠民政策落实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惠民(项目)资金”等5大类问题,统一制作粘贴式监督举报卡,逐户张贴到显眼位置,实施有奖举报。
减的是:村干部手里的权力。
“我们通过选举产生监委会、全过程监督招投标、资金拨付等,推动村级事务集体决策。”该负责人说,这样一来,村干部滥用手中权力的机会大大减少,村里各项事务该上什么会就上什么会,修一条路,建一个水池,发展某项产业,村民都能够参与决策,也变相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各方有什么想法都开诚布公地讨论,那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窗户纸”被捅破了。
药到病除
“事有不公、心有不平”的局面被改写
在制度的约束下,贪腐的“小官”纷纷落马。
该县长安土家族乡九里村支书唐某利用职务之便与他人合伙侵占集体复垦资金、贪污产业项目资金,前不久被县纪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并收缴其违纪所得的7.8万余元;草堂镇竹坪村违规发包工程项目,村支书陈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村委会主任梁某职务被罢免。
去年,该县查处村干部36件57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更多的基层治理行动得以在阳光下运行。
在白帝镇香山村,“失踪”了3年有余的院坝会重新开了起来,每个社每个季度开一次,村民们热情高涨,一次比一次人多。“现在村里任何一笔支出,都要经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签字才能生效,不然就是违规操作。”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忠艳说。
“村里各项事务该上什么会就上什么会,让村民都能够参与决策,我们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小了,腰杆也更直了。”康乐镇铁佛村村支书周地刚也是深有感触。去年7月,铁佛村领到1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围绕资金如何使用问题,村里先后5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掺水分”征求意见。最终,村委会班子原有提议被村民否决,村民的建议被确立为最终方案。
全方位公开,多形式监督,多领域规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基层“事有不公、心有不平”的局面。资料显示,2016年奉节的民意调查得分只有72分,在全市排名靠后,而仅仅一年时间,该县自查这一分数便提高到了84分,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小微腐败必须常抓不懈。”奉节县相关人士表示,该县计划用3年时间,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助公平、以公平树公信,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使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达90%以上。